第126章 铜镜考验(1 / 2)

书房里。

安静无声。

柳老和权野品着桌上的茶水,一言不发。

柳兰时和玉笙戴着白手套,一人拿着一件青铜镜仔细查看。

青铜镜具体的起源时间已不可察,迄今为止挖掘出土的最早一面铜镜是距今四千年齐家文化铜镜。

铜镜在商周时期作为祭祀用的礼器出现,后来在战国时盛行,后经唐宋时代两次发展高峰,后来随着近代玻璃镜的诞生以及铜资源的枯竭,铜镜逐渐淡出历史舞台。

铜镜在经过千百年的发展,种类多样,纹饰丰富,即使是同一形制镜面,纹饰、钮座不同,名称也就不同。

玉笙此时拿在手中的是一件隋唐风格浓烈的四神十二生肖镜,直径大约在25,呈圆形,背面是花瓣纹圆钮,以斜立二重齿纹圈和双线高圈分为内外两区,内区放置四大神兽,外区置十二生肖。

每一项特征都与玉笙在书中描述的隋唐四神十二生肖镜高度符合。

玉笙微不可查地摇了摇头,放下这面铜镜。

可惜仿造的工艺实在低劣,纹饰、线条不流畅,造型呆滞,一看便是翻模制作的赝品。

玉笙又拿起第二面铜镜。

片刻后,再次摇头。

这也是一面仿制的铜镜,只不过仿制的手法比上一面铜镜更好,应该是造假者根据真正的唐代铜镜,一比一临摹仿制,不管是形状大小还是纹饰铭文都与真品如出一辙。

只是造假者忽略了一个重要的细节,他制作铜镜时为了让铜镜表面形成逼真的锈蚀面,用硫酸等化学物品腐蚀铜镜表面,使铜镜带有一股浓烈的化学药品味道。

靠近一闻,自然就露出马脚。

柳老看似在默默品着茶水,实则眼角余光一直在观察玉笙的神情。

见她一直不时摇头叹气,柳老忍不住暗暗欢喜。

看来玉丫头也没有唬他,这段时间确实在认真学习。

对于权野而言,时间过得很慢。

他精通赌石,但在古玩一行,连入门级的水平都达不到,难免觉得枯燥。

但又因为玉笙和他处在同一空间内,他又觉得也不是那么难以忍受。

然而对于玉笙和柳兰时而言,时间好似按下了快进键,他们全身心沉浸在面前的十三面铜镜中,根本没有注意到时间的流逝。

柳老声音响起时他们才惊觉,原来已经过去了两个小时。

“好了,时间快到了,你们也想想该如何回答。”

玉笙下意识抬起头,脖颈处立刻传来骨骼摩擦的声音。

她苦笑一声,揉了揉有些僵硬的脖颈,又看了一眼摆在檀木桌上的铜镜。

辨别古玩,耐心,细心,缺一不可。

用两个小时的时间观察完所有铜镜,还是有些勉强。

好在玉笙把十三面铜镜全部都过了一道手,心中也有了一个大概的判断,她现在要做的便是用异能来验证她的推断。

在异能的放大下,所有铜镜的细节毫无保留地呈现在她面前,构成一幅幅立体的3d模型。

少顷,她收回异能,眼中掠过一丝惊讶。

结果倒是和她想象中有一些出入,她心中升起些许挫败,看来她的眼力还没有修炼到家。

“怎么样?你们两个谁先说?”

柳老笑眯眯地看着他们。

柳兰时和玉笙对视一眼,柳兰时主动站了起来,“我先说吧。”

两个人在同一时段,同一地点完成相同的考验,先说的那人,自然要吃亏一些。

柳兰时不认为自己是一个绅士,但玉笙好歹叫他一声师兄,他又怎能和自己的师妹计较太多。

“好,那就你先来。”

柳老显然也对柳兰时的表现很是赞同。

其实在他心里,玉笙才是更吃亏的那一方。

玉笙的爷爷玉满楼一直从事的是古玉、陶瓷方面的研究。

虽说古玩这一行很多知识都是相通的,但华国文化博大精深,任何一个细节的差错都很有可能导致打眼。

没有哪一位专家敢说自己在古玩行样样精通,传出去也只会惹人笑话。

因此玉笙爷爷能够传授给她的也就只有古玩和陶瓷方面的积累,青铜器一定是她的薄弱项。

而柳兰时的情况则大为不同。

柳老所在的柳家在京都也是排得上号的政治世家,家中藏书千万,来往的又是各行各业的大佬,柳兰时跟在柳老身边耳濡目染下能够学习到的知识远比玉笙广阔。

何况他时不时还能接触到国宝级的文物,再加上一副聪慧的头脑,柳老一颗刚正不阿的心不自觉就偏向了自家小弟子。

柳兰时不知道玉笙已经顶替他,成为爷爷面前头号得脸人物。

他弯腰从桌上一堆铜镜中取出两面铜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