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3章 影响(1 / 2)

又是一副新画面,不过这次出现的是一本带有很深厚的历史气息的书。

【永乐元年七月,朱棣命解缙、姚广孝、王景、邹辑等人纂修大型类书,至永乐二年即1404年十一月编成《文献大成》,即《永乐大典》。

《永乐大典》是中国古代编纂的一部大型类书,全书一共有22877卷,收录入《永乐大典》的图书均未删未改,是中华民族珍贵的文化遗产,是中国古代最大的百科全书,也是当时世界上最大的百科全书。

明朝,朱棣怒气冲冲地喊道:“什么情况?《永乐大典》竟然被烧毁了,而且还只剩下不到四百册了!”

朱棣焦躁地走来走去,想起这上面说的这《永乐大典》的重要性,他终于想到了一个解决方法。

他把朱高炽叫到身边,小声交代了几句,而朱高炽时不时点了点头,然后就快步走了出去。

秦汉时期,在那时纸张还没有出现,他们瞬间意识到这个突然出现的东西的重要作用,心里尤为激动。

嬴政说话时的语气都上扬了很多,“那东西是什么,是怎么做出来的,怎么能记录这么多东西?”

只要有这东西在手朕还愁那些诸子百家不诚心替大秦办事么?而且看它那轻便的重量如果能推广使用到时朕批改奏折也能轻松不少了。

想到这嬴政喊道:“章邯。”

一道黑影立刻出现,行礼道:“陛下。”

看着下方的这人,嬴政先问道:“你和王翦将军相处得如何?”

“回陛下,王翦将军对微臣倾囊相授,微臣收获了很多。”

“那就好。”随后又说道:“这上面介绍的东西你也看到了吧,它的作用不言而喻。朕命你把公输家和墨家的人找来,监督他们无论用什么办法都要把这上面的东西研究出来。”

章邯心里很清楚这件事的难度,但是他还是回道:“是,陛下。”

看着章邯离开的背影嬴政悄悄叹了口气,他很清楚这个任务的难度不小,早就做好了长期等待的准备。

随后就拿起竹简继续看了起来。

而汉朝早期的皇帝的反应和秦始皇都差不多,都下令让人研究这个新东西,同样做好了长期作战的准备。

画面再度变换,这次出现的是宽广无涯的海面。

各朝各代的人大多都居住在内陆,从来没有见过真正的大海。现在第一次看到这片蔚蓝,他们都不由自主地沉浸在其中。

“哇,好美啊!这里是哪里啊?”

“我也没见过啊。”

【永乐三年,朱棣派遣宦官郑和为正使,王景弘为副使,率水手、官兵27800余人,乘“宝船”六十二艘,远航西洋。

明朝舰队从苏州刘家港出发,到占城、马来西亚的马六甲、印度尼西亚的爪哇、苏门答腊及锡兰等地,经印度西岸折回返国。

之后又于1407年至1433年的二十多年间,先后七次出海远航,经过三十多个国家,最远曾达非洲东岸、红海和伊斯兰教圣地麦加。

明成祖曾经给西洋各国有一个诏书,这个诏书有以下这么几句话:“朕奉天命,君主天下,一体上帝之心,施恩布德。凡覆载之内,日月所照、霜露所濡之处,其人民老少,皆欲使之遂其生业,不至失所”。

实行“厚往薄来”的政策,和很多国家之间建立了朝贡贸易关系,也就是“威德遐被,四方宾服,受朝命入贡者殆三十国,幅员之广,远迈汉唐”。

明朝,此时郑和第一次下西洋的旅程已经结束了,他从没想过以自己那样的身份竟然也能留名青史,这下子他对于接下来的探索海外的旅程更上心了,下定决心要比这历史上的做得更好。

而另一边的朱棣原本还在得意于自己的威势,但是后世之人的评论就像是给自己泼了一盆冷水。

“那些家伙着实可恶,朕好心给他们赏赐帮他们发展,他们竟然忘恩负义,甚至反过来侵犯我中华大地,统统该死!”

但是接下来的话让朱棣的眼睛瞬间就亮起来了,“哈哈,黄金,粮食,都是我的。”。

他从没想过那里竟然会有这么多好东西,这样一看怪不得后世之人都说他亏了,现在他也觉得自己亏了。

“来人,宣郑和入宫。”

秦朝,嬴政从不知道这海外竟然还有这么大的地方,眼神激动地看向屏幕,心里想着朕的,都是朕的。

再看到后世之人的评论他就更加下定了出海的决心,那么多好东西如果能带到大秦该多好啊!不过他也知道这事急不得,那上面展示的做工精致的大船凭现在大秦的技术是肯定做不出来的,这事还需从长计议。

不过对于这朱棣的做法他倒是有些不理解了,以他的性格可完全不相信“以和为贵”那一套,“非我族类,其心必异”,只有把他们彻底打服、驯化了才能放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