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2章 郑和下西洋(1 / 1)

视频继续往下播放。

【为保证北京粮食与各项物资的需要,朱棣下令于永乐九年疏浚会通河,永乐十三年凿清江浦,使运河重新畅通,对南北经济文化交流与发展起了重要的作用。

朱棣注意社会经济的恢复与发展,认为“家给人足”、“斯民小康”是天下治平的根本。大力发展和完善军事屯田制度和盐商开中则例,保证军粮和边饷的供给。

在中原各地鼓励垦种荒闲田土,实行迁民宽乡,督民耕作等方法以促进生产,并注意蠲免赈济等措施,防止农民破产,保证了赋役征派。

1405年,全国税粮31133993石,这是连续第三年保持在三千一百万石以上的税收,按照当时不足一千万户的民户统计,每户平均纳税超过三石。此外从永乐元年起军卫屯田的收入也达到高峰23450000石,加上民户缴纳的税粮,平均到当时人口人均超过一石。

明朝,朱元璋看到这段视频之后少见地有些赞许地看向小朱棣,满意地说道:“干得还不错。”

小朱棣被自家父皇这难得一见的温柔语气吓到了,下意识躲到自家大哥身后,把小脑袋探出去试探性地说道:“父皇,你...你怎么了?”

看到小朱棣这幅表现朱元璋温和的表情瞬间就收起来了,恢复成以往严肃的样子,而小朱棣看到之后也悄悄松了口气。

朱棣对于后世之人的推测也感到很好笑,但是朱高炽心里就完全没有那么轻松了,对于自家父皇的威慑他是再清楚不过了。虽然他已经监国了,但是处理的都是一些无关紧要的事,而且他身边肯定有自家父皇的眼线。

虽然那说法只是后世之人的谬言,但是朱高炽还是连忙说道:“父皇,儿臣从来没有那样的想法。”

朱棣自然清楚,摆摆手示意他站起来,“起来吧,朕当然知道。”

又是一副新画面,只见一位帝王端坐在高台上,而其他各地的人纷纷在下首行礼。

【朱棣争取与蒙古族建立友好关系,鞑靼、瓦剌各部都先后接受了明政府封号。

当时的明朝在政治、经济、文化、军事上,处于世界领先地位,因此吸引了众多海外国家,出现了各国争相来朝的盛况。

当时与明朝发生外交关系的国家多至近百个,大致可分为三类:一是臣服于明朝,希望得到明朝承认、封赐与支持的国家或地区贡使;一是仰慕中国文化,想亲眼目睹中国风采的各国君主贵族;一是以贡使身份来华贸易的商人。

1405年,由于贡使日多,朱棣下令重置市舶司,在福建、浙江、广东分设来远、安远、怀远三市舶司,负责接待各国来使,并于京师设会同馆以待国宾。

为了与各国来人交流,同时还设置了四夷馆,专掌翻译各国及少数民族语言文字。

此后的永乐一朝中,先后有四位海外国家的国王泛海而来,其中三位留葬于中华大地,这的确称得上是中外关系史上的大事。

明朝,朱棣原本还在兴奋于自己未来“万国来朝”的功绩,但是不久后就看到了后世之人的言论,那一句句满是恨意的话语让他很是惊讶。

天幕播放至今他也看到不少后世之人的言论了,从他们的话里就能看出后世的生活很好,他们的话里满是积极的情绪。这么充满攻击力和戾气的一面还是第一次出现,也不知道这倭寇到底做了什么丧心病狂的事。

不过这并不影响他为后世子孙出气,毕竟他的确算是他们的老祖宗,而且这天幕也帮了他不少,这么一件小事他自然不会推辞。

而其他朝代的人自然也看到这些言论,他们也都不约而同地做出了同样的命令。

画面再度变换,这次出现的是一座恢弘壮观的宫殿,引得众人赞叹不已。

【永乐四年,北京方面的臣僚开始奉旨征调工匠、民夫上百万人,正式修建北京宫殿,也就是我们常说的“紫禁城”。

不但如此,我们现在看到的故宫、天坛、太庙也就是劳动人民文化宫等规模宏大的建筑,都是自此开始陆续建造的。

明朝,朱棣看着那些留存下来的建筑心里也很得意,这可都是他的贡献,没人能抹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