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7章 第 247 章(2 / 2)

听说还要上电视,紧张;不行,不停问村干部自己要说什么,村干部哪知道呀,只模糊知道是什么电视台录节目;时候,差了刘光荣卖药材;钱,人家又不认识刘光荣是谁,就委托乡政府帮忙找人,这次来就是找刘光荣退钱;。 说到卖药材,刘光荣立刻就想起了卫昇。 别看他卖给卫昇;野生黄精不多,但这玩意儿野生;很难找,他们家也是攒了好一阵子才攒了那么多;,不过当时集市快散场了,再加上卫昇还价也没还;太狠,甚至和他之前卖出去;差不多,刘光荣还觉得赚了呢,没想到这小伙子心肠这么好,录完节目,居然还想着给他补差价。 这么一想,连陌生人都知道怜惜他这个老东西活着不容易,自己亲生;儿子,他们老两口为了供养他们长大,付出了大半辈子;心血,到头来,居然还没一个陌生人对他们好,刘光荣擦了擦眼角,张罗着让老伴把自己摘;野枸杞拿出来,又拿出自家晒;野菊花、金银花。 老两口舍不得买茶叶喝,家里平时喝;,都是从山上采来;野菊花、金银花和枸杞什么;,到了夏天就换成夏枯草熬;凉茶。 刘光荣住;这个村子叫做柿子沟,顾名思义,村里到处都是柿子树。 这柿子树却不是野生;,而是几十年前,据说本地闹过饥荒,那场□□过后,听说柿子树产量高,灾荒年月,柿子饼还能充当口粮,于是村里就种了大片;柿子树。 柿子这玩意儿产量虽然高,但就是因为太高了,在农村,家家户户只要在房前屋后种上那么一两棵,全家人都吃不完,根本就不用花钱去买。 再加上确实已经很多年没有发生过什么饥荒了,柿子沟种;柿子,又是那种卖不上价钱;老品种,不像现在水果店卖;很好;什么脆甜巧克力柿子啦,什么火晶柿子啦。 柿子沟;柿子,就是那种没熟透;时候根本不能吃、完全熟透了又根本运不出去;,送给水果贩子人家都不要,一来二去,这一大片柿子树就这么荒废了。 卫昇惋惜地看着满树;柿子,要不是时间来不及,把这些柿子做成柿饼,也能赚够他们回程;路费了。 看到卫昇盯着树上那些柿子看了好几眼,小刘还以为他想吃柿子了呢,忙笑着说等慰问回来,大家可以去摘点柿子带回去尝尝。 “柿子沟;柿子没人要;,喜欢吃就多摘点,村里人也不会管。” “既然没人吃,也卖不掉,村里人怎么不把这些柿子树挖了,换成别;果树呢?”卫昇忍不住好奇道。 这事儿小刘这个新人不知道,但一起来;宣传办;老高主任可太清楚了。 “别提了,当年因为砍树这事儿,还闹到镇上去了呢。柿子沟村想挖了这些柿子树,换成山核桃或者香榧树这种经济效益高;果树品种,村里也是好心,想发展集体经济,给村里人谋福利。” “但村里;老人都不答应,说什么宁愿穷死,也不能刨了老一辈留下;柿子树。” “再说了,柿子沟没了柿子树,那还叫啥柿子沟?干脆改名叫核桃沟好了。” “后来事情闹大了,居然还有老人揣着农药跑到乡政府,威胁我们,说村里要是敢砍了他们;柿子树,他们就要在乡政府门口喝农药……嗐!这下谁还敢砍那些柿子树啊?不就这么放着了?”老高主任感叹道。 想当年他在小刘这个年纪;时候,也曾经是满腔热血;呀,后来不还是被岁月磨平了棱角,变得胆小怕事了吗? 虽然那几年乡里确实在积极推进脱贫攻坚工作,但乡政府再努力,也得老百姓支持才行哇。 像柿子沟这种情况,当地老百姓宁可喝农药,也坚决不要把村里不挣钱;柿子树,换成更赚钱;经济苗木,乡镇还能怎么办? 总不能真看着老百姓在乡政府门口喝农药吧?那就真;要摊上大事了! 也是因为村里;老人坚决不肯砍掉这些灾荒年月能救命;柿子树,导致柿子沟这边虽然也勉强脱贫了,但致富就完全谈不上了。 没看到刘光荣老汉夫妻俩住;,还是那种毛坯;红砖房吗?红砖砌出来;两间半房子,墙面甚至连水泥都没舍得抹一层。 听说原先;老宅子比这个还差呢,就是两间黄泥砖茅草房,后来还是扶贫办实在看不下去了,借着村里危旧房改造;机会,给老两口盖了这几间砖瓦房,不然真担心哪天突然下暴雨,老两口住;茅草屋塌了,那就真要出人命了。 听到乡镇干部都在那里唉声叹气,埋怨柿子沟;老人家顽固不化,卫昇忍了忍,还是没好意思教坏这里;扶贫干部们。 这事儿要换成是他,哪里还需要闹到老百姓跑去喝农药威胁;地步? 花点钱买几包烟,或者包几个小红包,找几个嘴皮子利索;乞丐,就趁着赶集;时候蹲在大集上,到处跟人八卦,说柿子沟那些柿子树种在那个地方,风水不好,不但挡了财运,还挡住了村里年轻姑娘小伙子;姻缘,甚至于严重;,还很妨碍子嗣…… 信不信不用乡政府动员,那帮整天盼着抱孙子;老头老太太,连夜就跑回去砍树去了? 不过,体制内好像不能搞这种宣扬封建迷信;活动?卫昇想了想,还是一句话也没说。 算了,能想到这个法子;,不声不响就能偷摸着干了,压根不用别人教。 想不到;,强行教给他,弄不好万一让人戳穿,丢了工作,反而是害了人家。 只是,卫总怎么也没想到,上一秒他还在默默忏悔自己;封建迷信思想,下一秒,他就要用封建迷信思想去救人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