入京(1 / 2)

明珠府上,今日颇为热闹,明珠、索额图、马奇、佟国维、张英等都到齐了,专门候着陈廷敬的。

陈廷敬姗姗来迟,众人都起身迎着,一番寒暄之后,众人落座,接着就是一番场面话。

直到酒过三巡、菜过五味,明珠才缓缓开口,明珠说道:“廷敬啊,这筹银的事儿,你是怎么个章程?”

陈廷敬抬眼看了一圈这些位极人臣的老头儿,觉得好笑,都到这个份儿上了,还抱着不切实际的希望,还想看看能不能尽力保全自己的钱袋子。

陈廷敬说道:“诸位,这银子可也不是筹到我自己家里去了,我能有什么章程?不过依旨意办事罢了。”

说着看了索额图一眼,后者略微有些心虚,陈廷敬说道:“这事儿索相清楚啊,太子还没跟索相说清楚?”

佟国维问道:“索相,太子说什么了?”

索额图一时没想好怎么组织语言,明珠看着二人心下了然,说道:“既然太子有吩咐,索相你可得照办,诸位,索相都照办了,咱们还能不照办吗嘛哈哈。”

这几位都是人精中的人精,明珠这么一说,岂有不明白的?一顿饭下来,谁也没再提这事儿。

日子就这么平静的过去了,在临近春节的某一天,策凌携一众喀尔喀亲贵子弟入京了。

康熙在养心殿召见了进京的蒙古亲贵子弟,除了策凌还有为喀尔喀土谢图汗部继承人吴尔滚和其他几位亲贵子弟。

策凌等人奉旨而来,在养心殿外正好碰见太子和几位年长的阿哥来给康熙请安。

大阿哥见到策凌非常高兴,说道:“策凌,爷可算把你盼来了!”

看着热情的大阿哥,策凌灿烂的笑容中略带一丝尴尬。

一看二人要叙旧的架势,四阿哥赶紧说道:“策凌,这是太子殿下。”

众人赶紧行礼,太子说道:“免礼,请起。”

其实这些亲贵子弟眼又不瞎,虽然太子今日是绛色的常服,光看周身的气度和黄带子是不太好确认,可太子这袍子被风揭起来的一角是杏黄色的,自然都知道这是太子。

大阿哥向众人一一介绍了策凌等人,太子明显是听说了策凌的“壮举”,对眼前这个身形健硕的少年颇有好感。

太子说道:“本来诸位远来的都是客,可是满蒙联姻这些时候,大家估计也都能论上亲戚,来了京城就当是回自己家就是了,不必拘束,也不用怕京城日子无聊,上书房人多,宫里,各王府里年纪般般的人更多,肯定是比草原上热闹的。”

众人点头称是,四阿哥说道:“太子殿下所言极是,日后大家同在上书房,互相学习,若是有些摩擦也是常事,只要不是故意生事,一切都好商量,在下愿意在其中调解,大家还是以和睦为好。”

胤禛这话听起来颇有些警告的意味,太子用眼神表示了赞许。

三阿哥也满面春风的说道:“大哥在我们众兄弟里身手可是顶尖儿的,挺说险些败在策凌手下,要是不嫌弃我们兄弟几个愚笨,日后有机会还请多多指教啊。”

说着就一拱手,吴尔衮也说道:“大家互相学习,互相学习啊,哈哈哈”。吴尔衮也是非常出色的年轻人,与策凌是多年好友。

太子是高高在上的仁者,胤禛是唱白脸,三阿哥是唱红脸,这就是完美的一番对话了。

当然五阿哥年纪小点,且汉话水平不见得比这些蒙古亲贵高到哪里去,听了个热闹,没顾得上想里边的机锋,七阿哥身有残疾一向很沉默,今日也是如此。

这时康熙传众人觐见,养心殿里头,太子太傅王惔,大学士伊桑阿,大学士高士奇等一众上书房老师都已经等在里头了。

众人进了乾清宫,该行礼的行礼,该问安的问安,策凌看着这场面觉得简直好笑,一群人不停的行礼、问安。

康熙笑眯眯的看着底下满蒙汉一家亲的场景,心里有一股自豪油然而生,心想:“看,这就是朕的丰功伟业,各民族和睦相处。”

不同于紫禁城中的热闹,远在江宁的天地会总舵主陈近南在紫金山上居高望远,看着大好河山仰天长叹。

他拼尽全力支持的三藩之乱已经被康熙平定,台澎也全部沦陷,甚至他在扬州的老巢都被江宁总兵苏合泰给抄了。

他的结义兄弟也是他的左右手虞博远满门被诛,只留下一个被奶娘拿自己孩子换出来的孤女。

陈近南身旁的青衣少年,衣袂翩翩,配一把青霜剑,端的是好模样,剑眉星目,眼神坚毅。

少年开口说道:“总舵主不必灰心,虞副龙头虽然去了,可您调度有方,咱们也不算太伤了元气,大不了收拾山河,从头再来。”

陈近南不甘心的垂下双目,良久,缓缓地说道:“如今海内升平,还会有机会吗?”

少年说道:“康熙不是有很多儿子吗?满清哪次权力更迭是顺利的?”

陈近南回头看了少年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