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111 章(2 / 2)

果树,要经历至少三年的生长和结种,如果追求质量还需要经过嫁接等。而木材的生长周期会更长。

但好处也是有的。成型的果园会维持几十年的产出,如果懂得妥善维护土地的肥力这个时间会更久。

陈家就算贪得再多,巨额投资在短期内不能回本,这对一个家族的发展绝对是不明智的。

李弘不禁一笑。

“粮食的价格你是知道的。一斤稻米要六文钱,你以为这很少吗?”

林容茫然地眨了眨眼睛。

“作为鱼米之乡,江南的稻米需要供全国食用。咱们这些地方种的是麦子或者谷子,长的很慢,不够吃。整个夏国都要指望江南稻米养活,六文钱一斤,那么千万石呢?其实大部分人家供不起这样昂贵的粮食,所以大家才会以更廉价的高粱和玉米充饥。可惜,就连这几样粮食也不是哪里都能长的,稍微寒冷的山地就长不起来……”

林容明白过来,只能叹一口气。

是她忘了。现代社会粮价低廉完全是为了让所有人吃饱饭、由国家管控的结果,根本不是它应有的价格。

在这里,想要吃饱饭其实是一件难事。

“而且,江南的土地不单能种稻米,还能种出更多别的地方根本种不出、价值又极高的东西。长江入海口南部的禹杭郡,种的是茶叶。那里的铁观音,就是你正喝着的,你知道要多少银子一笼吗?豫章郡內,种的是棉花。棉花对气候有着严苛的要求,我们这些地方不长,只有豫章有,而你看咱们上京的百姓在冬天里穿什么来取暖?是一层一层的麻衣。产量稀有的棉花只有富户能穿得起。还有,莲藕、桑叶、鱼塘,甚至是芦苇和竹子。你应该知道品质上乘的芦苇用来做什么吧?”

林容愣了一瞬,随后想起来。

“用来造纸。”她的声音里已经没有了指点江山的魄力,而是莫名的苍凉。她信手捏起小案上的一张闲来作画的纸笺——这是澄心堂纸,一两银子十张。

万般皆下品惟有读书高。在这背后不单是时代对出仕做官的本能推崇,更是贵族对平民的垄断。

她似乎明白了很多东西。

她翻开李弘递过来的这份薄薄的折子。一件寻常的奏报,是陈家家产抄没后的账单,对内阁来说只需要扫一眼上头的总数“两千三百余万两”,然后大概估算下充实国库后的价值,这件事就没有然后了。但如今摆在眼前的是……

修建清和园,只是德妃利用后宫的权势为娘家攫取利益而已,这样的机会是偶然的。陈家能够敛财如此,靠的还是江南水乡。

这些钱,是陈家多方辗转购得田产后,又努力经营得来——正因为受到排挤,他们的经营中很多都无法过明路,难免会走歪门邪道,就伴生了贪赃。

自始至终,李弘都没有对陈家贪了多少钱产生兴趣。他要的,是透过特殊的陈家,看到江南田产运作的真实情况。

江南是支撑起这一片繁荣盛世的顶梁柱。

是王谢二姓能够横行朝野的依仗。

也是朝堂大部分政令导向和党派角逐的关键点。

“王谢二姓不允许开海禁,根本不是因为什么海盗。”李弘说着,笑问林容:“你知道吗,海洋也是有边界的。在遥远的另一端,有很多我们还不了解的国家,其中有一个地方生产的棉花和我们不同。”

林容看着他。

纵然不是历史专业,她也隐约记得古时曾从海路引进了一种棉花,替代了内陆的原产品。

“这样的棉花的绒更细,编织出来更暖和。而且,它可以生长在缺水低温的山地,意味着淮河以北可以种植!这些棉花的种子最初被贩卖进来的时候,由于不那么娇贵、生长起来更快,价格只有豫章棉花的一半。如果你是闽南的百姓,你要购买哪一种棉花?”

林容怔怔地站着。

原来如此。

原来是这么简单却又残酷的道理。王谢二姓反对开海禁的真相,闽南战乱背后的阴谋,贵族们踩着无数无辜平民的性命才能维系荣华的动荡根源。

是海上贸易对本土产品的冲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