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218 章(2 / 3)

官家有意培养烨熙,让他多接触各类事务,知道他来了,特让人带他过来听一听,好学些什么。

阿杨就这么站在了队伍最末,没引起任何人都注意。

阿杨来之前,朝堂上正说元宵灯会的事情,今年元宵各处都安排得很好,没有闹出火灾,偶尔有些小火团,还没成型就被各处警惕的防隅巡警扑灭了。又有金吾卫和开封府那边的人巡逻,还另收编了些武林人一起维持秩序,小偷小摸的情况较以往有所下降,只是遗憾的是依然存在丢孩子都情况,无忧洞的入口都派人把手,但他们显然还有别的窝点。

上奏的大臣说到无忧洞时有几分咬牙切齿,但没人计较这些失态,毕竟连官家都气得忍不住锤了龙椅。

无忧洞下面地形复杂,官兵进去都被迷昏了头,而且下面的人手段多阴损,朝廷每次有试图整治最后都只是受挫,今年能稍稍控制住一些还是多亏了被收编的蛇王。

阿杨那些围着他叫着杨大哥的孩子和那些热情的街坊百姓,想到之前下去无忧洞救人时看见的场面,又想到金缕楼那对夫妻,小年夜那晚被压下的火又烧了上来,灼得他像困兽那样焦躁。

阿杨本来急着报告玉罗刹的事情,但此时,他发现那其实没有他之前以为的那么紧急了。

因为不是解决完玉罗刹就会天下太平的,他不是那种话本最后的主谋,不是打败完他之后就一切和美了。

他不过是这世上无数糟糕的事情中的其中一件罢了。

还有许多事情等着他们去一件件克服解决。

无忧洞的事一下子讨论不出结果,官家点了几个大臣让他们留下再议这个问题。

阿杨听见包拯的名字下意识抬头去看他,就听见官家也点自己的名字。

“是。”阿杨出声,才有官员发现他不知何时不声不响站到了队末。

晏殊挑了挑眉,看了眼林海,见对方没什么反应,自顾自笑笑。

之后说的是灭杀虫卵的问题,朝上的气氛终于有所缓和。

元宵而后,各地汇报灭杀虫卵情况的折子差不多都递上来了,自先帝时期,治水防旱,本朝又大力恢复黄河地区林地,蝗灾的频率有所下降,但每年朝廷都会积极防治,尤其是北方易受虫害的地方一直鼓励百姓养鸭吃蝗,而鸭子吃了蝗虫膘肥体壮,又是一道美食。

而过往蝗灾严重的地区一直征役填平洼地、疏浚河道,也逐渐能看出成效。

官家又问了博人馆那边新的灭蝗药的研究情况后,议题又继续往后推了。

这次说的就是阿杨之前想起的边境的问题。收服西夏的时候不太顺利,一部分西夏旧党不配合,一直在联合各方势力闹乱子,除了一些游牧民族一起整幺蛾子外,其中还有辽国残党的手笔,甚至可见一些外族的影子……

先帝时期,辽人败退,宋人以获辽地,西夏看似安分,却不过是蛰伏,时不时趁着大宋境内有乱子时忽然扑上来咬上一口。

而西域那边民族众多,小国林立,以前根本不归顺,后来通了商路剿了悍匪,让他们的生活逐渐好了起来,吐蕃西域各族归顺,自发以宋人自居,那边才正式归了大宋版图。

至此,西夏夹缝求生,生存越发艰难,试图对大宋动手却一路败退……

对于边境乱事,朝廷已经自有一套章程,处理起来反而比无忧洞要顺利。现下战事越来越少,武将纷纷上前请命,愿为官家去边境平乱。

这事一下子也定不下来,还需要讨论,便让那些有意向的之后再上书,让官家斟酌。

之后又是一些零碎的小事,大约过了半个时辰,官家便让人退朝了,留了高位的大臣和几个他点出来的官员去后面的书房继续商讨。

退朝之后,阿杨犹豫要不要等那些大臣一起,没来得及多想,那些大人们就走上了,没等吕夷简唤他,晏殊就笑眯眯地招呼他一起。

虽然官家召他们去后面书房议事,但退朝后也留了一段时间供官员休整,朝中两相都表了态度,其余官员也自然地接纳了阿杨加入他们的唠嗑小分队。

与阿杨有过一面之缘的范仲淹为人直正,履历好看得基本已经锁定相位了,他虽然不擅长聊天玩笑,但很欣赏阿杨这样的后起之秀,而且他自幼崇拜顾相,对阿杨更有几分爱屋及乌,对阿杨点了点头主动打了个招呼。

因为从黛玉那边了解过范仲淹此人,而且黛玉对这位办实事的大人评价极高,阿杨一时还有几分受宠若惊,顺势走在了范仲淹旁边。

吕夷简有几分郁闷,抿了抿嘴,但成熟的长辈没有表露出自己的心情,然后这份郁闷很快在阿杨高兴地和他打招呼并给了他一个大大的笑容之后消散了。

因为顾修竹曾经被同僚攻击诋毁的遭遇,他离开后,吕夷简对反对他的人变得不太宽容,范仲淹算是其中一个。他与吕夷简一些政见不合,后者在官场上没怎么对他留情。

而且范仲淹本人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