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146 章(2 / 2)

前的大秦一带去,连一直拦路的吐蕃人等都被用烟药打通了……陆上不及的,最初是由海盗把烟药带回去,然后很快风靡,也成了烟药的一个大去处……

由此,金银流水般涌入石观音的钱库。

这……

书房里一阵沉默。

一时谁都不知道该说什么好。

烟药对宋人而言是大害,但那些番邦不远万里那一船船的真金白银来换烟药,作为现在的最终得利者,连他们自己都觉得有些不厚道。

这事是石观音做下的,是大恶之事,但……消减了其他国家的国力,最后得利的,还是大宋。

不少武将都沉默了,久食烟药身体疲敝,他们与辽金,和附近的游牧民族打了怎么久,越打越觉得他们兵力有些疲软,终于找到了原因。

身为礼仪之邦大宋的子民,这个时候是不能道好的,作为一个有道德良知的君子,应该为他们惋惜,哪怕是番邦异国。

烟药若是泛滥,那是众生之苦,生而为人,他们无法幸灾乐祸。但是,在场的臣子多是从那个风雨飘摇,被周边各国虎视眈眈,被那些游牧民族年年骚扰的时候过来的,就算一些年纪小的,也是知道那些年的事情的,作为大宋人,他们真的很难真情实感为他们惋惜什么。

阿杨说得差不多了,最后没忍住逼逼了一下:“石观音断了货,那些海寇不会来骚扰百姓吧……”

阿杨长在南边,临海的地方多,下山后也跟人驱过几次海寇,听说澎湖一带的岛屿常有海寇骚扰百姓,甚至想要抢占岛屿,后来一些江湖义士时不时去驱海寇,阿杨就是那是跟着去过几回。

毒萝听说后不知为何还打听了一下日本国,听说他们挺安分的时看上去还颇为遗憾,道是不能得见寇岛三件套。

阿杨话音落下,武将那边也有人反应过来了,甚至想的比阿杨更多,他们之前被那数目庞大的赃款镇住,脑袋一时不灵光,阿杨一点,就不断有零碎的句子传来,他们已经开始讨论列目了。

“我早说要加强海军,索性正好趁着现在……工部那边战船的图纸改得怎么样了?”

“边界也要加强镇守,正好冬天了,我看那些鞑子也差不多忍不住了,索性这次做绝一点,直接打进去……”

……

知道国库了有钱了,一群大老爷们讨论的时候都忍不住缩手缩脚地阔气一点,想多要些战车马匹,暗戳戳想着能不能找官家批两艘战船练练兵。

然后端了那些狗东西的老家。

武将那边让内侍与官家说了一声,就专心讨论各处防备,狄青还夸了声阿杨敏锐,留阿杨在前面迷茫地看着下面忽然嗨起来的武将——个个摩拳擦掌想借此搞个大的。

官家留阿杨在前面,又另招人细讲各项目,由阿杨偶尔补充核实,再将事项一件件安排下去,让大臣讨论方案。

林海如今是御史大夫,这职位是他刚至京城过度用的,等年末清算统计结束,一般会有一次大规模的官位变动,皆是他被授参知政事已经是确定的了,故而他也在被留下议事之列。

他看这样的阿杨,却是觉得有些陌生。

这样子的阿杨看上去,太靠谱了。

就离谱。

与林海平时接触的阿杨看上去完全是两个人。

哪怕林海初见阿杨,他要去赴一场生死未知的冒险的时候,他给人的感觉都是飘的,不是说那个时候的他看起来不靠谱,只是那时候的阿杨,还透着恣意的江湖气性。

而那时已经是阿杨在林海记忆中的形象巅峰了。

小时候爬树翻墙给玉儿偷偷带外面的玩意儿,还时不时失忆,等他大一些,考了两场试之后又说自己志在江湖。

之后再见,对着玉儿那模样,看得林海恨不得一扫帚上去,又不知道该喊他离玉儿远一些,还是该吼他行事能不能干脆一点。

但无论如何,他给人的印象终归是“还是个孩子”、“还是个少年郎”……但他今日的模样,却已然是已经立住了的样子。

从最初的侃侃而谈,道后来时不时的补充,虽然年少,但难掩光华,确实配得上官家赐的“烨熙”二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