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116 章(2 / 3)

独有的鲜甜,里面还有没有被压的太碎的蟹黄,蟹钳里的肉被细细撕开了,蟹钳的肉和普通蟹肉不同,口感更加紧实,不同口感的蟹肉完美地混合在一起,滑软又带着一些微沙的口感,他们家的蟹粉汤包有独特的调味秘方,让汤包完全不显得腻,连薄薄的的汤□□都别有一番口感。

他们家面皮比一般的汤包要硬一点,也只是这么微妙的一点,大大增加了汤包的口感。

阿杨张开无情铁嘴几口便解决了一只,扬声喊了一声:“再来一只!”时刻注意着这边老板便把方才特留下来的那只蒸笼送上来。

“你等会儿吃完来这儿一趟,你嫂子的山楂汤在熬着呢。”

“替我谢谢嫂子啊。”

阿杨嘴上还带着刚刚那个汤包留下的黄色的汤汁,迫不及待打开蒸笼,埋头攻克这个端上来的汤包,满满当当地咬下一大口,被蟹黄浸黄的汤汁染半脸,像小孩子似的。

这样子老板见多了,去后台浸湿了条干净的帕子拿上来给阿杨,“拿着吃完擦擦脸。”

吃完汤包出来,阿杨盘算着下一个吃什么。

吃了咸的,就想来点甜的,冰糖银耳羹对于这个时候却有些腻稠了,合该是什么清爽的才是。

阿杨忽然馋了山楂汤,但那是人家给自己备着消食的,马上回去,准要被拍脑袋。

有了!

山楂汤没有,酸梅汤也正合适。

按理说这大冬天的,一般店家是不会有酸梅汤才是,可阿杨却知道哪里能找着。

阿杨找的人叫钱来,阿杨一般直接叫老钱了,是清明上河边无数摆摊的人之一,只是他是摆的夜市,这时候远没有到他出摊的时间。但阿杨和他关系不差,直奔人家家里去,老钱的烧烤是一绝,他们摊上标配饮品之中就有酸梅汤,香辣的烧烤配上冰凉的汤饮,就算到了寒冬腊月,也不会有人舍得下这一口。

“老钱!老钱!”阿杨远远看见一个男人正站在门口晒衣服,一边招呼他,一边加快步子。

“小杨!”他看见阿杨脸上露出很明显的惊喜,“什么时候回来的?忽然白了这么多,我险些没认出来,要吃什么,我到后面给你烤。”

“昨晚才回来,歇了一晚上出门扫些吃食,哎哎哎——你别忙活,我来讨碗酸梅汤喝。”

“行,你等着,我给你去打。”老钱把晒到一半的衣服放下,擦了擦手就往后头跑,一边扬声问:“加不加桂花——”

“不了——”阿杨跟在他后面进屋。

老钱给阿杨满满当当打了碗汤,小心端着往外走,就看见阿杨站在吊在架子上的羊面前,拿起了放在一边的菜刀掂了掂。

这羊是要做羊肉串的,新不新鲜尤其重要,他每天早上都要去合作的肉铺那儿亲自挑材料,这羊提前给送来了。

只见阿杨手上刀光快得连成一片,就老钱端着酸梅汤从走到前面的功夫,一只羊就只剩干干净净的骨架了,大小合适的肉完美得落在了下面接肉的盆子里。

老钱把汤放在桌上,笑道:“好小子,我就说你是个刷刀剑的好手,硬不承认,满口什么唱、跳,胸口碎大石。”

阿杨笑嘻嘻坐下:“嘴瓢嘴瓢……”

可屁股没着凳子,就被老钱抓起来。

“先上后头洗手去。”

方才阿杨在汤包店也被压着洗过手,这时候梅开二度,让他忽然意识到,这可能,还只是开始。

老钱只比阿杨大了六岁,他家小子以前险些丢了,还多亏阿杨机敏,他这会儿正像盯着他家刚满三岁的小子那样盯着阿杨好好洗手。

洗了手,阿杨终于喝上了酸梅汤,老钱晒完衣服向阿杨招呼:“我出去一趟,要是你走的时候我还没回来就帮我带一下门——”

“好嘞——”阿杨迎下,埋头喝汤。

老钱家的酸梅汤也算得上夜市一绝了,据说他祖爷爷那辈是个老中医,那时候留下的老方子。以前阿杨说想学,他还特意教过阿杨怎么挑材料。

乌梅,黑枣,山楂干,甘草,豆蔻……虽说酸梅汤没什么技术活,其实学问大部分都在选料上了。

有不少人喜欢喝之前让他撒把桂花,阿杨倒是不讲究,有时桂花气味重,反而还嫌它乱了酸梅汤本身的味道。

老钱家的酸梅汤里还加了一点点的盐,就是喝多了也不腻人,阿杨暴风吸入,没几下碗就空了,清清爽爽。

我还能再战三十家店!

替老钱关好了门,阿杨就往一卖油条的小摊去。

这一片卖油条的少说又□□处,其中有三处是单卖油条的小摊子,又以一位老翁的油条最佳。

油条炸得脆,却又不失韧性,带着微微的咸味,你若是买得多,还能叫阿翁给你撒些白芝麻,不少做古董羹生意的店家都专门来找阿翁下单子。古董羹用的油条要入汤,为了不让它立刻软烂,用的油条是要复炸的,放进汤里烫一下,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