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章(1 / 2)

家奴将她带到将军府的后门,敲了敲,一个婆子给她们开门,一脸讨好地看着她。

卫青梅撑着油纸伞,望向门后幽暗的廊子,在细密的雨丝下,像猛兽张开血盆大口。

她握紧了伞柄,犹疑着不敢动。

家奴半客气半威胁地说,她带来的护院不能进府,如果不想见到卫凌上公堂挨板子,就乖乖配合。

护院们四目相对,无措地站在外头。卫青梅咬了咬后槽牙,悄声交代一个护院。

“如果一个时辰后我还没出来,就去找我表哥,齐王府的四公子。求他来救我们。”

“是。”

婆子带着她穿过廊子,走过垂花门,拐了不知道多少道弯,进了一个古朴肃穆的院子。

婆子介绍,这是少将军跟大奶奶成婚时住的院子。

卫青梅一阵反胃。

唐元基这个狗东西果然不怀好意,正厅偏厅书房哪里不能议事,带她来这里干嘛。

“府上没有其他地方能待客了吗?”她站在院门口,不肯动。

婆子一脸为难,她一个奴仆,做不了主人家的主。

卫青梅明白了,烦躁地抬脚进去。

推门而入,端详一周。

没人。

空荡荡的屋子只有奢华而冰凉的摆件,虽然打扫得干干净净,但空阔整齐,不像是有人在住。

婆子见她两只脚都踏进屋子,趁她不备快速关上房门。

“诶!”卫青梅拼命拍门,对方不肯开。

“奴婢已经让人去请少将军过来,姑娘在此稍等片刻。”婆子说完,急匆匆走了

卫青梅打不开门,又没人护着,心里空落落,拔下头上的金簪,藏在袖中。

越是着急越不能乱,她捂着心口默念着。

屋外,大雨倾盆,闪电劈下来,天边闪过几道白光。

唐元基开门的时候,卫青梅从绣凳上弹起来,戒备地看着他,拢在袖子的金簪握得紧紧的。

对方要是敢乱来,她就跟他同归于尽。

唐元基见她冷得发抖,在她对面坐下后,拍手让人送来两碗热热的姜汤,丫鬟端到桌上后退出房间。

“雨大,来的时候着凉了,喝一点祛寒。”

卫青梅不想喝,唐元基把碗往她那头推了推,耐着性子。

“听话。”

卫青梅单手拿起勺子,敷衍地喝了几口,唐元基脸上这才浮现笑意。

热乎乎的姜汤一下肚,五脏六腑都跟着暖了起来。

雨打窗棂,红色的蜡烛静静地燃烧着,两人对坐饮着姜汤,唐元基目光缱绻,卫青梅垂头当没看见。

气氛不像谈判,更像一对成亲已久的小夫妻雨夜谈情。

“姜汤我喝了,我弟弟人在哪里?”卫青梅出声打断了静谧的氛围。

“……在柴房。”

卫青梅抿唇。

“他借着问路的由头,拦住负责给我端汤的丫鬟,趁机下了泻药。如果不是我不想喝,把汤赏给下人,今天出事的就是我。”

唐元基端详她的神色,想找出一点关心或者愧疚的表情。

可惜没有。

“你当真无辜吗?”卫青梅从绣凳上起身,质问对方。

她在出事之后不断地回想,整件事情都透露着蹊跷。

卫凌想动手肯定不是一时起意,但是谁给了他动手的机会来到唐府。又恰好是同一个人指证他。

司徒仁安与唐家亲密,又是在唐大将军回京后与卫凌结识的。

卫凌毕竟年纪不大,伪装功夫不到家。

宾客纷乱之际确实容易出事,但端汤的丫鬟就这么轻易让一个生面孔碰到自己手上的食物,怎么就刚好是个粗心大意的丫鬟呢。

这未免也太巧了吧。

唐元基自嘲地笑了笑,后又理直气壮道。

“没错,是我设的套。是我派人接近你弟弟,给了他机会靠近我,但如果你弟弟不动手,我又能怎么下这个圈套?”

话说得没错,卫青梅怏怏地坐了回去,气短了半截,诚恳道。

“喝汤的下人是哪一个,人现下如何,你可以把人叫过来吗?我想亲自道歉,除了付诊金药费,我另外出一笔钱补偿他。”

唐元基有点失望,脸色微沉。

“人还好,夜深了,不方便。想说什么跟我说就行。这点银子我有,用不上你出。”

又来,这种没分寸的话能不能不要用理直气壮的语气跟她说呀。

卫青梅额角微跳,不认同道:“你的钱是你的,留给你的妻妾跟孩子花吧,我自己有。”

唐元基噎住,他知道卫青梅在跟自己闹别扭,这一点自己确实理亏。

当年他回京向父母禀明想娶妻,父亲大怒,将他关在房里三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