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三章(1 / 2)

兜兜转转,还是没法解决布料问题。

没有牛仔布就用劳动布。米加也不往广州跑了,当天就到色织厂定下大量劳动布,约定分批送到南湖制衣厂。

心思活络的刘大为跟在米加身后跑了一下午,终于开口,想让米加给他点货源。

原来刘大为老家江门离香港很久。经常有人从香港那边带一些新鲜玩意儿过来。当地商业之风已然悄悄升起。

刘大为看到程季的风衣,了解了南湖制衣厂,并专门跑去中百考察了一天。他发现成衣柜台卖的最好的,就是南湖制衣厂的“才子佳人”。

他一向热衷于追赶潮流,眼光也不错。按照他的看法,“才子佳人”并不比香港那边的衣服差。

刘大为家里的亲戚朋友很多都在倒腾衣服或者其他港台流行的东西,这次看到才子佳人的衣服,他也忍不住动了心思。

米加没想到刘大为居然有这样想法,不由大为赞赏。

不过刘大为个人资金有限,一次拿不了多少衣服。倒是有些大材小用了。

“这样吧,我们厂可以在你们学校设个点,方便你们大学生购买,你来当我们厂销售人员怎么样?”米加想出一个好办法。

刘大为觉得这个主意真妙!既能挣钱,又没风险。

“那太好了!不过,我的薪酬能给多少?”

“提成吧,销售一件给你三毛。”

刘大为脑海中迅速过了一下:“行!就这么说定了!”

让刘大为一个人做肯定不行,米加最看好的其实是程季。他形象好,个头高,是个不可多得的模特!

他一身风衣往那儿一站,话都不用说就能吸引来很多男女同志。

米加把算盘打到程季头上,肯定得先征求谷秀梅的同意。

这样大好事,谷秀梅怎么会拒绝呢?她对厂里的衣服非常有信心,相信肯定可以大卖!

几人就这么轻松愉快地谈好了。

跟学校方面洽谈就交给程季和刘大为了。开张时间选在10月底的周末。刚好电影也上映了,追赶时髦的年轻人肯定会被《追捕》中的风衣圈粉。

此外《望乡》中栗原小卷的两条微喇裤也是经典,势必有许多女生会跟风。

谈好业务,怎么也得在复旦大学逛一逛吧!难得回到78年的复旦,米加说什么也都好好感受一下。

听闻现在的校长是苏步青,米加当即决定跟着程季他们混进教室,聆听一下苏老的课。

第二天就有苏老的大课,地点在数学系600号楼的611阶梯大教室里。人多混进去也不容易被发现。

苏老今年已经七十有余。但是站在讲台上,仍旧精神矍铄,讲起课来滔滔不绝,引人深省。米加对他讲的内容不是很懂,纯粹是崇拜而来。

78届学生是历史上最特殊的一届。他们77年年底参加的高考,78年2月底开学。许许多多下乡知青通过高考重新回到城市。也有数不清的乡下学子通过高考第一次来到城里。

这届学生十分珍惜这来之不易的学习机会,校园里学习氛围十分浓厚。

每天早上五点就有很多人已经起床学习了,晚上十一点熄灯之后,还有许多人在路灯底下学习。

别看刘大为追求穿衣打扮,他在学习上也对自己有高要求。

程季就更不用说了。他自从开学就没回过家,上海的家、南湖的家都没回过。每天不是在教室就是在自习室,周末假期全都泡在图书馆里,以至于图书管理员都认识他了。

谷秀梅对大学生生活十分眼馋,别说她了,就是上过大学的米加此时也不由萌生出明年参加高考的念头。

“米加,你说,我有没有可能……也考上大学?”回去的路上,谷秀梅小声跟米加交谈。

米加不了解谷秀梅的底子如何,不过她此时脑海中有了别的计划。

南湖制衣厂不能只靠她一个设计师。厂子里需要培养自己的设计师。

然而,现在国内还没有服装相关的专业。

米加只能另辟蹊径,她想先找个美术老师,给厂里员工们上一上基础课。

等以后有机会,再找个学校,专向定制一个课程。

想到就做,是米加的一贯作风。回到南湖,米加就去地毯厂找图画室的老师傅。

北湖公社地毯厂的图画室里有位低调的老师傅。他曾经是一所美术学院的教师,前几年下放到北湖公社。后来地毯厂图画室需要一位设计花样的老师,厂长就从牛棚里把他请来了。

革委会的人曾经去闹过一次,不过地毯厂长既然能把人请来自然有应对的招数。后来这事就不了了之。

地毯厂现在没落了,老师傅待在地毯厂里也不心安。也不知道哪一天地毯厂关门大吉了,他是不是又要被赶回牛棚。

“陈师傅,好久不见啊!您身体还好吗?”米加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