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月不知心底事(三十六)(2 / 3)

又有远山,两小儿身后即是乡野人家。如此,真正要抒发的,乃是画者心间思怀故土之离愁别绪。”

“古来明月皆表思念之意,更何况杨柳依依更意为不舍之情。诸位且观此画近处,用笔墨色浓郁,而远山之处用笔却淡泊寥寥,意为画者身处远方,客留他乡,愈显沧桑。乡野人家或为画者从前所居之地,久客伤情,此画看喜实悲,乃是一幅处处充满离愁别绪的伤怀之作。”

说罢,王公子已然飞扬了神采,一边竭力压下喜色故作从容,一边自余光里先是得意地扫了扫昆玦,又小心打量着苏清漪,静待她的夸赞跟仙客来掌柜赵庭芝的回应。

如鸢瞧着这白面小生王公子虽生得是一副白面纨绔相,倒也不是徒有其表腹内空空,先不论他说的是不是那赵掌柜想要的,但好歹还是能说上两句,也算是说得有理有据。

片刻,显然一众围观者之中也有觉得他说得甚为有理的,不少人都赞同地点点头,交首相附。

眼见这白面王公子已经率先答了题,人群里一时议论纷纷,如鸢趁隙又再看了昆玦一眼,却见他只是扬了扬眉,眼神早从那画上挪了开,便是半点兴趣也无。

瞧这样子,他是真不打算答了,她只得兀自一叹。

撇开这最后一题单设的彩头,想来这头彩多半是要被那才情卓绝的苏姑娘得了去,不过也罢了,如鸢本也没指望,便又一眼望向那苏家小姐,接下来看她怎么答。

人群中间,苏清漪且还望着画,然则神情却如昆玦一般,对王家公子所答并不在意,众人也等着看楼上是否会回应。

过了半晌,楼上一直都寂静无声,这意思已然明了。

众目睽睽之下,原本还意气风发胜券在握的王公子渐渐涨红了脸,却也无可奈何,最后只能做个谦和的样子,连连直叹是自己不才,才没有得赵掌柜的意。

议论再起,观画的众人揣摩其中深意时便更小心了些,惟见苏清漪一边思虑着一边蓦然朝那管账先生开了口。

“陈管账,虽说这最后一题也是一道需得自行猜出的谜面,不过赵掌柜既将此画拿了出来,想来也是希望有人能猜出来的。既如此,因此题的特殊性,若将此画为何人所作、何时所作、又在何种境况下作出相告知,应当也是使得的吧?”

苏清漪娓娓柔声几问,俱是恳切,旁人一听正是这个道理,纷纷附声赞同,自己怎未想到。

白面的王公子闻言更是一拍脑门,自觉自己一时冲动,很该先问问的,否则也不会风光不成反在众人面前丢尽了脸面,尤其是在苏清漪面前,眼下晦暗的脸色便愈发盖不住。

如鸢听来,这苏家小姐倒果然慧颖。便见那管账先生一时语滞,先停顿着朝楼上看了看,眼见楼上遥遥点了点头,这才回首过来又同众人笑着道:“此画的画者不是别人,正是画中这位女童,乃是其芳华十七时在一次出门远行前所作。”

话至此,管账先生便一个字再不肯多说了,不过也正好答了苏清漪的三个问题。

人群里又一阵喧哗议论,既已知晓了那女童正是画作的画者,便纷纷猜测起男童是谁,但心中又都有了答案。

随后许多人再看了看画便也踊跃着直抒胸臆,有说是画者作此画就是为了表达自己与画中男童之间幼时的情谊的,有说是画者远行前作下此画,就是为了思念故交,愿见之莫忘的。甚至有人实在看不出别的,干脆反其道行之,觉得这两小儿看似嬉戏实则是在争夺手中那一支莲蓬的......

答者数人,所答皆有不同,只不过无一例外皆没有得到任何回应。

如鸢觉得这场面倒是有意思,一幅小儿嬉戏图竟折煞了一众文人才子。

眼下众人都指望着苏清漪跟昆玦,气氛正陷入了沉默,管账先生看得也委实焦急,眼神不停在昆玦与苏清漪二人之间来回扫去。

苏清漪微微侧过首,温和地看了看昆玦,众人都看了过来,如鸢便扯了扯昆玦,“公子你真的不答么?”

“要答你自己答。”想也没想,昆玦便答了话,众人纷纷觉得可惜,连楼上那道视线也暗了暗。而如鸢不过瘪瘪嘴罢了,总归他自己开心就行。

苏清漪本是想礼让于昆玦,却见他当真不准备答此题,想是的确无意,但回首之际,她又似想到了什么,眉眼中忽添暗喜,终于盈盈开了口道:“此画动静相宜,趣意盎然,又情真意切,寥寥数笔便勾勒出画者幼时一段经历,想与画中小儿郎是青梅竹马、两小无猜,故而才如此心生欢喜。”

她方才出言,身旁几个公子哥便随即附和点了点头,也觉有理。

只是目光流转之际,昆玦犹不曾转过来,话锋一转,她便接着又道:“虽是儿时记忆,然诉的却是如今心绪,临别远行,愿与郎君相念,才作此画。可既是出门远行,却不留其他物件,反作儿时模样的画,想是画者远行之前自知恐不能与小儿郎再见,便作此画,留赠为念,故有诀别之意。”

苏清漪言罢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