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回来了(1 / 3)

一九六七年春,洪山大队。

沈黎背着竹篓从山上下来,远远有一个婶子和她打招呼。

“沈知青,你又上山了,山里有狼,还有大的野兽,你还是别去了,都死了不少人了。”

说话的是一个四十来岁的中年妇女,用竹签子盘着头发,可能因为常年吃不饱的原因,皮肤蜡黄,眼睛很大,看着神采奕奕。

沈黎走上前,从怀里拿出一把蘑菇,递给兰芝婶子:“这是我在山上采的,给婶子吧,回去给孩子添个菜。”

此时正是黄青不接的时候,家家都吃不饱,更别提菜了,有窝窝头就不错了。

刘兰芝是红山大队村支书的媳妇,大嗓门,爱和人吵架。

在沈黎看来,她也是个实诚人,说话直来直去,从不藏着掖着,这种人最是好打交道。

她刘兰芝连忙摆手拒绝:“俺不能要你们的东西,你们知青也不容易。”

上山下乡,支持祖国建设,那些城里来的孩子,一个农忙下来,都成了皮包骨头。

她看着都不落忍。可不能要知青的东西,她那口子说了,这帮知青孩子懂事,偷奸耍滑的少,就是没干过活,出不了大力气。

这沈知青半个月前刚来,不知道东西珍贵,她一个村里人,却不能占人家的便宜。

沈黎为了与村里人处好关系,自然不会吝啬,非要塞给刘兰芝:“婶子,你客气啥,就拿着吧,我还有很多呢。”

刘兰芝推辞不过,只能接了,还道了谢。

她不爱占人便宜,觉得要沈黎的东西,颇为不好意思,想了想,又对沈黎道:“沈知青,你长得好看,又是城里姑娘,村里有几个二流子都盯着你呢,特别是大队长家的小儿子,他快二十五了,还没对象,因为是二流子,周边的姑娘没人愿意嫁给他。他就盯上了女知青,你小心点,别被他们盯上了。明面上,俺们村里人不能帮你,你也多担待些。”

在洪山大队,大队长说了算,他们若是得罪大队长,定会被大队长穿小鞋。

她是看沈黎人好,才好心提醒的。

大队长家的小儿子领着几个二流子,都祸害好几个人了,专门挑好看的女知青下手。

真是作孽哟,这么好的姑娘,可别再被祸害。

沈黎嗯了一声,和兰芝婶说了声谢谢,提着篮子离开。

这就是和村里人搞好关系的好处。

沈黎还是沈黎,却不是原来的沈黎。

她没想到,执行无数个穿越任务后,她还能回来,回来挽救悲剧的发生。

她是家中老大,父母都是京市人,双职工,住在二进大杂院中,一个院子里住了三四十口人,一家也就两三间屋子。

这还算好一些的,她父母是双职工,老实肯干,单位给了四间房。

他们一家十口人,四间房子也不多。

父母思想老旧,为了要儿子,比超生队都能生,生了七个女儿后,才生了一个儿子。

倒不是父母重男轻女,而时代就这样,谁家要是没个儿子,都会被人戳脊梁骨,被人骂绝户。

这才有了最小的弟弟,就算有了弟弟,父母也没有苛待她们。

还是让女儿读了高中。

要是条件允许,沈家会让女儿读大学,毕竟女儿学习好,有望考上大学。

奈何儿女太多,实在没钱。沈黎为了给家里减轻负担,主动下乡,说是支援国家建设。

沈家父母疼女儿,自然不愿意。

可城里工作岗位紧缺,沈家父母托关系找门路,找了一个多月,都没能找到岗位,连临时工都没有。

迫不得已,沈黎只能下乡,来了这庆云县,红旗公社,洪山大队。

她长得漂亮,又是城里姑娘,很快被大队长家的小儿子李林盯上,非要和自己处对象。

沈黎没答应。李林就到处给人说,和沈黎处对象。

沈黎那时候也只是一个十七岁的姑娘,知道这些时,极力否认。

可没人听她的,因为这是洪山大队,大队长是李林亲爹,所有人都害怕他。

沈黎害怕,惶恐不安,给家里人写信,可那些信都石沉大海。

她也是倔强的姑娘,即便名声毁了,她也没有妥协。

她谨记父母的话,不可嫁给乡下人,要是嫁了,这辈子只能待在乡下,再也不能回城。

沈黎想回家,一再拒绝李林,见了李林就绕道走,从不敢单独行动,就怕被李林祸害。

她低估了人性的恶,多次拒绝惹怒了李家人。

大队长给她分最脏最累的活,挑粪,拉车,抗粮食,克扣公分,就算是这样,沈黎还是咬牙坚持,绝不妥协。

长此以往,再好的身体也受不住,何况长期营养不良的沈黎。

没多久,沈黎就病了,高烧不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