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2章 就叫做朱厚照吧!(1 / 2)

“竖子,我如此尽心尽力的教你,你把我儿子害成什么样了?”

“喂,你说话得讲道理啊,不然别看你年龄大,我照样扁你啊。”

张鹤龄张牙舞爪的,伸出拳头晃了晃。

王华根本就不怕,指着脑袋大声道:“来来来,往这锤,有种你就锤死我!我儿子要是出了什么三长两短,我也无颜再见列祖列宗了!”

张鹤龄立马举起手,用胸膛顶住王华的脑袋,开口道:“你可别碰瓷啊,我可不吃你这一套,认识我的人都知道,就数我脾气好。”

“你儿子无碍,等他反应过来后,说不定就成圣贤了。我说老王啊,你要不去自家祖坟看看,看冒的是黑烟还是青烟?”

张鹤龄也没想到,自己的一番话,竟然对王守仁的冲击这么大。

归根结底,当初王守仁的心学,也是根植于儒学而演变过来的,虽然有些不同,但也不至于离经叛道。

但是……张鹤龄的那番话语冲击力实在太大,已经是唯心主义向唯物主义的转变,这跨度实在太大,饶是以王守仁的聪明才智,一时间也难免失了心智。

王华无可奈何,只能气愤的离开。

这些时日,朝堂最大的变化,就是刘吉的离开。

刘吉走了后,那些御史就像是活了过来,又开始在朝堂发表言论。不过他们不敢太大胆了,要是再碰上个不要命的,拉着他们一块自爆,那就麻烦大了。

刘健顺理成章的成了首辅,与徐溥、谢迁组成了内阁,三人辅佐弘治皇帝处理政务。

其实,弘治皇帝很想提拔李东阳,但是李东阳年龄还小,资历不够,还不足以进入内阁。

而浩浩荡荡的盐业改制开始实行了,弘治皇帝似乎下了很大的决心,基本放开了盐业管制,只是由官府开采盐巴,然后由各地的商人售卖。

没有盐引的限制,税率也很低,并且还下了规定,各地的官府不得以任何理由,阻碍商贾卖盐。

随之而来的,盐价开始暴跌,百姓们再也不用为了吃盐而发愁。

他们欢天喜地,心中念着朝廷的好,认为这是皇帝的功劳,如长安一带的百姓,竟然自发的制出万民伞,不远万里的送到了朝廷。

当弘治皇帝看着万民伞时,罕见的不知所措,涨红了脸。归根结底,这件事情是张鹤龄的功劳啊。

随后,弘治皇帝便颁布了圣旨。

张鹤龄穿着非常正式,跪了下来,听着萧敬在宣读圣旨。

“兹有外戚张鹤龄,慈善仁爱,博学多识,宽以待人,克勤克俭,应量才而用,以太傅李东阳为首,张鹤龄为辅,执庶吉士编纂《明宪宗实录》,不得有误,接旨!”

“是!”

张鹤龄满脸无奈,只能接了下来。从今以后,他就算步入了朝堂,朝服上绣着禽,也算是个正儿八经的衣冠禽兽了。

这是他张鹤龄的一小步,却是整个朝堂的一大步!

萧敬一脸笑意,又道:“陛下知道张公子的贤能,所以特意赏赐张公子金腰带,另有一百金!”

“啥,一百金?”

张鹤龄瞪大了眼,急忙道:“陛下竟然赏了我这么多金子,在哪呢?在哪呢?”

萧敬面无表情的拿出大明宝钞。

张鹤龄顿时一愣,狐疑的询问道:“这玩意擦屁股都嫌硌得慌,名字……也叫金?”

这大明宝钞还是朱棣的发明,当时朱棣没钱打仗,就开始印发大明宝钞,给官员们发工资用大明宝钞,打仗买军需也用宝钞。

结果没用几年,宝钞就泛滥成灾了。

价值也是一贬再贬。

“雷霆雨露,俱是君恩,张公子可不能嫌弃啊!”

“我知道了!”

张鹤龄摆摆手,道:“回去告诉陛下,明天我就去上班了!”

“好,希望张公子能在编官的位子上发光发热,做大做强,再创辉煌!”萧敬淡笑几声,然后率人离开了张府。

张鹤龄直接去了皇宫。

“姐!”

如今已是年末,张皇后怀孕有八个多月了,脸上洋溢着母爱的光辉,她扶着肚子,笑道:“陛下让你当了官,你就迫不及待的来炫耀吗?”

“嗐,这破官,谁爱当谁当!”

张鹤龄根本不在意,说道:“姐,你找陛下说说,让他给我派几十个得力干将,这样我也好开展工作啊!”

张皇后冷哼一声:“干脆让陛下去编写《明宪宗实录》得了,陛下交给你这么重要的工作,你不知道感恩,竟然还敢讨价还价,看我不揍你!”

说着,张皇后就想找棍。

“嘿嘿,姐,你现在怀了孕,根本追不上我!”

“你……你这个竖子!”

张皇后很生气,她刚想站起身来,不料张鹤龄直接蹲在她身边,笑道:“哪能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