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章 参加诗会(1 / 2)

驸马重生追妻 亦檀 1717 字 11天前

易峯在嘈杂的大堂内四处张望,寻找一个相对安静的角落。

终于,他发现了一个理想的位置,并迅速坐了下去。小禾则静静地站在他身后,仿佛一个忠诚的护卫。

大堂中央,有几位年迈的老者围成一圈,互相点头交流,有时点头微笑,摸摸胡须爽朗大笑;有时则摇头叹息。看着他们的着装易峯猜测这些人可能是景城著名的学者或者文人。

坐在中央的那位老者环视了一圈在场的年轻学子们,然后面带笑容地说道:让我们正式开始斗诗会吧!”

直到此时,易峯才明白交流才不过刚开始。他竖起耳朵,仔细聆听周围人们的议论声。

“听说这次比赛的头奖是李老先生的一幅山水画呢!”

“真的吗?那可真是太厉害了!可是这里聚集了这么多才华横溢的人,像我这样的小人物是不敢奢望能赢得头名啦。李兄倒是可以去试一试。”

易峯听到了自己一直期待的消息——获胜者的奖品正是李老的画作。他暗自下定决心要参加这场斗诗会,如果能够得到这幅画,将来便可以送给自己的殿下作为礼物。

“这次的就以这‘中秋’为题吧,一柱香的时间。”老者宣布了题目,台下的人都开始议论了起来。

议论声逐渐消失,现场变得鸦雀无声,众人纷纷提起笔来,开始书写自己心目中的诗作。易峯深吸一口气,回想中秋诗作,一首首诗便浮现于脑海之中,微微一笑,也提起笔来。

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

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

……

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随着时间一分一秒过去,终于到了截止时间。众人纷纷放下手中的笔,将自己的作品小心翼翼地交了上去。接下来,便进入了评选环节。只见几位德高望重的老者围坐在一起,他们神情严肃,目光如炬,仔细审视着每一份递交上来的诗作。

坐在左边的那位老者首先拿起一张诗作,轻轻展开,然后递给其他人传阅。众人凑上前去,一同欣赏这首诗。

“繁星隐匿遁世幽,寒霜凝结知秋临。

能幻尘世斑斓色,月虽明澈人亦愁。”

右边的老者也给众人读了一首:

“城外明月有点凉,树影摇曳花飘落。

好在初秋团圆夜,倚窗赏景乐逍遥”。

最后是中间的老者,也挑出了他认为最好的诗作:

“边垂战鼓萧萧起,孤雁悲呜一声秋。

白露寒夜夏已移,故乡月明思亲愁。

兄弟离家尽离散,生死莫问归期悠。

万封家书皆不达,同望圆月寄思忧。”

三位老者分别从他们所携带的诗篇之中选出了自认为最为出色的一首。

又过了一会儿,其中一位老者像是发现了什么,拿着一纸张,兴奋的大喊,绝世佳作啊,紧接着,三位老者,互相传看,交流,模样很是兴奋。

“我们三人已经共同议定了今日的魁首作品。其余几首诗尽管在意境方面表现得相当出色。“《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这首词围绕中秋明月展开想象和思考,把人世间的悲欢离合之情纳入对宇宙人生的哲理性追寻之中,又表现出作者热爱生活与积极向上的乐观精神。词的上片问天反映了词人对宇宙和人生的疑惑,下片问月则体现了词人对美好事物的追求。最后“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更是表达了词人对亲人的思念和祝福,以及对美好生活的向往。这首词的语言优美,意境深远,给人以美的享受和哲理的启示。”老者语重心长地说道,并随即环顾四周,显然是在寻找那位创作此诗的才子。

易峯起身行礼道:“多谢老先生夸奖,学生愧不敢当”!说完抬起头来,目光不闪不避。看向前方。

在场众人皆因易峯出众的容貌而惊讶不已。那位老者同样感到吃惊,他完全没有料到这位诗人竟然如此年轻!

“你是否已经获得秀才功名呢?也是前来参加本次秋闱的吗?“

“学生易峯的确已是天和四年的秀才。“易峯自报家门时语气谦逊有礼,但却毫不自卑。

“哦?年纪轻轻就有如此成就,当真是年少有为啊!易峯……易,峯……“老者轻声念叨着易峯的名字,似乎感觉有些耳熟。

此时,站在一旁的另一位老者轻声提醒:“想必您说的是松县案首吧。这孩子首次参加科举考试时年仅十岁,便一举考中童生;三年之后更是荣膺案首之位,成功考取秀才功名。“

“哦!原来如此,果然是少年成名啊。“

“诸位对此可有任何异议?“老者环顾四周,询问其他在场者。

众人纷纷摇头表示无异议。接着,老者再次将目光投向易峯,并露出和蔼可亲的笑容说道:“来吧,过来领取属于你的奖品。“

正在此刻,那熟悉的机械音在易峯脑海中同时响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