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8章 犟种(1 / 2)

“回陛下,微臣并不认为那是外放,反而认为那是对微臣的磨炼。”

而这时,秦川才有时间认真查看王安石的天赋。

姓名:王安石

身份:宁波府知县

忠诚度:90

天赋:变革(思维超前,不会墨守成规能够看到弊端并加以改善),足智多谋(智慧与策略的化身,能够迅速理解复杂的情况并做出明智的决策)为民(一心一意为百姓着想)。

武学:无

内力:无

境界:无

还没查看王安石的天赋时,秦川就知道,这一定是一个三天赋的人才,果然没让他失望。

而且,他和张白圭似乎真的可以相辅相成啊。

“朕听闻你在宁波府做知县时,在当地兴修水利,使当地陈旧的水利工程焕然一新。”

“并且对当地百姓的教育也十分上心,可有此事?”

王安石一愣,随即微微抬了抬头看向秦川,拱手道:“陛下,微臣身为一地之父母官,这些便是微臣的本职罢了。”

秦川是越看王安石越喜欢,随即问道:“宁波府一带可有坞堡?”

“因宁波府常年有水患,当地的百姓只能看天吃饭,不过这也算一件幸事,因为水患因此当时的世家看不上宁波府一带的收成。”

秦川点了点头,随后试探着问道:“朕有个想法,你且听一听。”

“陛下但说无妨。”

秦川理了理头绪,随后道:“如果朕将官府的存粮借给百姓,等到秋天收获后在加上不高的利息偿还,你认为可行否。”

王安石踌躇地道:“敢问陛下,这个“不高”具体是多少。”

“十取一,可行?”

听闻秦川的话,王安石激动的站了起来,随后恭敬的给秦川行了一礼。

“陛下,我代天下百姓为您行这一礼。”

“陛下此举,乃官民双赢,可使官仓的陈粮变成新粮,百姓也能安稳地度过饥寒交迫的过渡期,而不再需要向地主借高额粮食。”

“同时,还能使土地兼并的风气改一改。”

“不过,微臣还有一个建议,希望陛下容禀。”

秦川笑了笑,道:“准了。”

“谢陛下。”

“陛下,微臣建议由公家丈量土地,依据结果收税。”

听到这个提议,秦川知道这大概就是变法的雏形吧,想到了什么,便说道:“张让,去将他们都叫进来。”

“是,陛下。”

张白圭为首的三人进来时,便看见王安石端坐在椅子上,似乎两人刚刚相谈甚欢?

看见张白圭,秦川就笑道:“张爱卿,刚刚王爱卿提出一个建议,你不妨也听听看,如何。”

“你们也都听听看。”

几人也都拱手行礼,随后安静的站在一旁听着。

“几位大人,刚刚本官向陛下提出的建议是放田均税法,也就是由公家丈量土地,依据结果收税。”

“不知几位大人,认为这个提议可行否?”

张白圭在听完丈量土地几个字后,目光便紧紧地盯着王安石。

随后说道:“陛下,微臣认为此举可行,并且应该全面推广。”

张白圭早就想丈量全国土地了,可惜,一直没有一个合适的契机,不管今日成与不成,起码能说出了让陛下知道,张白圭就觉得值了。

“陛下,微臣认为,现在百姓的赋税太重了,而且五花八门,下面的小吏们在收取赋税时,甚至还会巧立名目。”

“因此,微臣认为,应该将各种赋税合并为一种,实行“定额税”,即按照土地的产量来确定赋税的数量。”

秦川听后点了点头,心中略有思索。

这不就是前世的一条鞭法吗。

突然秦川想到了前世一个好笑的说法,有人说当年老朱查土地用了十二年,而张居正只用了三年就给办完了。

所以就有人说,张居正的效率比老朱高,张居正的kpi淘汰制,比太祖的大刀阔斧更管用。

可是,事实真的是如此吗。

由于考成法对官僚存在鞭笞和淘汰,急功近利之下,必然会出现一些虚报瞒报。

毕竟,干得好没赏,干不好还挨罚,那可不就是得糊弄么。

也就是说,当时张居正得到的数据可能不是实际数据,而是存在一定的夸大。

而这种数据浮夸导致的结果是灾难性的,因为他意味着一个有十亩地的农民,在官吏借你人头糊弄张居正的鞭笞下,可能在鱼鳞册上记录的是二十亩。

而这个农民必然要按二十亩交税,哪怕他名下,根本没有这么多土地。

不过,改革只有进行时,张居正能靠自己才智改革成功,让帝国重新焕发生机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