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章 CT(1 / 2)

“你看ct片子是跟谁学的。叶老还在的时候应该没有接触过ct才对。”

叶枫一次次地刷新着陈主任的认知,终于让他也觉得有些不对劲了。

好在叶枫也事先想好了应对的话术:“我爷爷是没接触过ct,但是他一直在关注着最新的医疗技术发展。相关的期刊他从不落下。他留下的笔记里摘抄的全是有关医学发展的内容。我从小耳濡目染,也就学会了。”

“这就学会了?”陈主任难以置信地反问着。当初他学习看ct片子的时候可是被折磨了好一阵,从ct的理论学习到经验积累花了大半年才勉强掌握,在叶枫的嘴里却仿佛是一件易如反掌的小事儿。

陈主任稍微替自己找补了一下:“应该是因为头ct简单,没有呼吸配合,所以好上手一些,一定是这样的。”

只是陈主任上一秒刚找到理由说服自己,下一秒,叶枫就把他的幻想打破了。

“我们医院的ct机器参数似乎有些问题,我建议还是把厂家的人找来调试一下吧。”

“你连ct的机器参数都懂?”陈主任的脸都变得僵硬了起来。

叶枫没注意到自己带给了陈主任多大的震撼,依旧自顾自地说着:“怎么调试肯定是不懂的,但是诊断需要达到的标准还是略知一二的。以我们昨天拍的这张片子为例,显然位置有些偏左了,而且一些重要的位置没有覆盖到,精度也有一些问题。”

“不会吧?我们的机器可是从国外专门引进的,当初也是外国的专家亲自调试的参数,按理说不应该出现这样的问题才对。”洪医生说道。

“国外引进的怎么了?国外使用的参数难道就一定是正确的吗?亚洲人和西方人本来在生理结构上就有差别,直接拿国外的参数直接生搬硬套,不出错才怪。”

叶枫作为穿越而来的人,在这方面最有话语权。

他们最开始的时候因为医疗发展的话语权长期掌握在国外手中,在引进国外经验和技术到国内的时候没少遇到“水土不服”的麻烦。

国外的那些专家们又一个个拽得跟二五八万一样,他们前去请教的时候,不是吃闭门羹就是被要求缴纳高昂的咨询费,弄得人苦不堪言。

直到后来他横空出世,将国内的医疗水平带到了世界一流的水准,这样的情况才有所好转。

陈主任表情凝重地思索着:“你能确定吗?这可不是开玩笑的。如果要找厂家进行调试,就要花国家的外汇来请国外的技术人员专门进行调试。现在国家的外汇正是紧缺的时候,如果调试前后没有差别,那可是要担责任的!”

叶枫不以为意:“我确定,现在的ct参数就是有问题的。我们引进ct机的时候应该对于机器的使用和维护是有条款的才对,去翻一翻采购合同应该会有收获的。”

陈主任在对待医疗的严谨还有病人的安危上从不让人失望。

在衡量了一番利弊后,他下定了决心:“好,既然你能确定,那我们晚点去找找李局长,看他能不能帮忙出面找国外厂家的人过来调试。”

“如果可以的话,在此之前,我建议所有ct片子的报告实行双签制度。一个医生看完片子后,报告再重新找一名医生负责审核,这样可以减少出错的概率。”

叶枫提议的这个方法也是后世对于这类检查报告的处理方法。不只是ct,核磁,造影也是同样如此。

这样做的目的,就是为了避免降低由于医生主观因素造成误判的可能。

只不过后世有专门读写报告的影像科医生,不像现在只能让各科的医生自己看片子。

“办法倒是个好办法,只是医院里能看懂ct片子的医生本就屈指可数,去哪儿找那么多的医生双签啊。我看不如这样好了,反正你现在在医院也没什么事儿,片子就让你负责审核好了。”

“我?”叶枫又在不知不觉间给自己找了麻烦。“可是我还想多接触接触病人,提高一下自己的临床水平呢!”

审片子虽然相比起其他医疗行为轻松些,可得到的成就感也相对较低,获取的成就点也低。

叶枫可不是那种能一天到晚在办公室坐着审片子的人。相比起面对那些冰冷的报告,他还是更愿意接触活生生的人。

“你不用担心,我们医院的ct使用频率不高,不会有那么多的片子的。而且我打算开一个ct学习班,让大家能够熟练使用ct。等大家都学会看片子了,也就不需要你再单独负责审核了。”

“好吧,我知道了,我会做好的。”陈主任都这么说了,叶枫这个小大夫又能说些什么呢?

原本以为事情就这么定下了,可以去查房的时候,洪医生突然开口了:“如果是ct的参数有问题,那是不是说明那个孩子的ct也是有问题的,会不会因为这个原因,导致我们的判断出现问题。”

“不可能。”陈主任和叶枫异口同声地说着,完全断绝了洪医生不切实际的幻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