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9章 宁王清醒(1 / 2)

夏崇炆高高坐在龙椅上,他转头看了看向旁边的司礼监王公公,和堂下的内阁大臣们问道。

“启禀圣上,据臣安插在宁王府的内线回报,如今的宁王爷已经奄奄一息,陛下何不让他自生自灭?也免得落下个杀叔父的罪名。”王公公道。

“真的不用杀他了?”夏崇炆又将目光投向那几个内阁大臣们。

“臣等认为,此时杀掉宁王,实属非必要之举。”内阁大臣中为首的方大人道。

“臣赞同任宁王自生自灭!”其他的内阁大臣们也纷纷表示赞同王公公的看法。

夏崇炆见无人反对王公公的意见,也点点头道:“既然众爱卿都意如此,那朕便随宁王自生自灭。王公公,拟旨”

奉先殿灯火通明,内宦和宫女们都跪在地上,额头全紧紧贴在地面上。

无人敢抬头。

白日里的龙椅上,此时高高在上的却并非夏崇炆这位登基不足一年的新帝,而是他的生母。

吕太后!

“皇帝,你糊涂!”

她一脸愠怒地看着身旁的夏崇炆。

“你怎么可以下旨放任宁王夏煜自生自灭?”

“母后,司礼监王公公和所有内阁大臣都认为朕如今登基不足一年,实在不能负上杀叔的罪名。”夏崇炆虽神情恭敬,眼中却闪过一丝不易察觉的厌恶。

“再者说,如今圣旨已下,莫非母后要让朕朝令夕改吗?”

夏崇炆说出这句话的时候,声音中的不悦已经溢于言表。

他心中一直有个疑问。

那就是为何母后会将宁王和宁王妃看成头号劲敌。

明明,宁王已经疯疯癫癫、宁王妃也是病病殃殃。

宁王府还能掀起什么风浪不成?

靠宁王府那位看着像一头肥猪的世子夏临安吗?

夜已经很深了,吕太后有些恨铁不成钢的眼神在夏崇炆身上转了好些圈,最终她看到了那些仍旧匍匐在地上的宫女和太监们。

吕太后站起身,走下龙椅,对殿内的宫人们冷冷说道:“你们都下去吧,本宫和皇帝还有些话要说。”

宫人们这才慌忙应声退了下去。

整个奉先殿,便只剩了她母子二人。

七日后,燕京宁王府。

齐、黄两位大人接到圣旨后,便连夜将宁王府的锦衣卫撤走。

既然宁王已经疯癫,那自然宁王府的守卫之责便遵旨交到了世子夏临安头上。

“当今圣上,果然仁德。”齐太满面的笑容里带着一些轻松。

终于可以离开这个又臭又静的宁王府,他心中自然是非常愉悦的。

“仁德?呵呵!”黄子成闻言,嘴角却露出一丝冰冷的讥笑来,“没有了锦衣卫,可能王府的这些人可能会感觉到总算是有了自由。”

“但从另外一个角度想,如今新皇帝下了明旨,将锦衣卫从宁王府中撤出。一个只有疯癫王爷的王府,还没有了锦衣卫的守护,齐大人,你还认为宁王府是安全的吗?”

他意味深长的话,这才让齐太明白过来。

新皇帝不愿意在宁王疯癫之际,公然将他杀害,但完全可以将宁王府置于一个极度危险的环境当中。

至于将来,又有谁不长眼,忽然想起来宁王府寻仇,机缘巧合之下,又将宁王杀了,这种事情也是极为正常的。

那样的事情发生,新皇帝更可因宁王府世子护卫失责,而降罪于他。

贬为庶人也不是不可能!

整个宁王府便能在不知不觉中,消失殆尽!

新皇帝不光不用背负杀叔罪名,甚至还能得到仁义的美名。

齐太那是一脸佩服的神情,冲着黄子成频频点头。

黄子成心中却知道,这一定是吕太后的主意,新皇帝如今正在风头之上,断不会如此的老谋深算。

只有当今的吕太后,能将这一个看似棘手的问题,只是用了下明旨这一招,便让宁王府陷入了更大的危机之中。

他太了解如今的吕氏,吕太后!

因为他自己便是吕后深埋百官中的西厂指挥使!

清晨,一缕阳光照射在宁王府那块大大的匾额上。

几只喜鹊在枝头上不停地鸣叫。

宁王府的门从内打开了。

守门的老张,和从前一样,打开门,便开始清扫王府门前台阶上的灰尘和落叶。

从院外往内看去,甚至还能看到几个七、八岁孩子在前院玩耍。

连许久未曾发出声音的一条大黑狗,此时也“汪汪!”开始叫唤。

随着黄子成、齐太以及众多锦衣卫的离去,原本一片死寂的宁王府,像是忽然被解除了冰冻的城堡,忽然间就热闹了起来。

内侍和仆人们,在前院和后院之间穿梭忙碌,细看之下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