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2章 调养(1 / 2)

三个工厂各有各的活计,刘常青吩咐下达完全,几个主任分别离去。

大致把所有问题处理好,刘常青又回去看了一趟刘父,刘晓雅依旧跟在病房里陪着。

经过十多天的调养,刘大海起色变得好了一些,只是对于刘常青让他一直待在医院里住病房,很是生气:

“老子又没什么大病,每天住这里动不动都要好几块钱,买药的钱都得好几十,一个月得花多少……”

刘常青不耐烦他的唠叨:“你都住在这里了,反正走不了,就好好养身体呗,养好身体了自然就可以回家了。”

因为这个缘故,他又把刘母也接过来,在医院里花钱买了一个单间,住在这里一起照顾刘父。

很多时候刘常青没有时间,也都是张小刚中午头什么的去送饭吃。

三天后,钢厂正式把上一批钢管交货,开始着手制造新钢材,也就是三天前接洽好的这批。

一开始的制造并不顺利,而且效率很低,究其原因就是刚开始打造这种零件,工人们还并未熟悉,熟悉了才好。

但总体来看还不算太急,是下月十五号交货。两周后,有刘常青时不时的督促监察,速率也渐渐的快了起来。

以前一二车间一天只能出三百多个件,现在直接翻倍,出七百多个,七百多个件,运到三车间最后加工好,也就是半天的时间。

三车间的活儿最重最累,不过赚钱也多,工人也做得最快,简单来说就是纯粹的卖力气赚钱。

就这么零零碎碎的过去一个多月,刘父终于出院了。

刘常青把刘晓雅刘大海等人都送回家,他回去还不是刘常青想让回,而是刘大海再也待不下去,执意要回。

就算刘常青说钱是完全够花,也怎么都劝不住他,只好把药都带回家休养。

刘大海的病虽然需要长期疗养,但却也不是没有根治的办法。

那就是做手术。

不过这个病比较严重,小县城里根本做不了,除非去省城的三甲医院,而且做手术需要的手术费,对于目前的刘常青来说也是一笔不菲而高昂的价钱。

在钢厂里当项目总监,每月可以拿到的钱是四千接近五千多,还有其它的补贴,如果再加上分成,就是七千、甚至八千多!

刘常青想着等再过几个月,赚够足够的钱,空下时间来便可以带刘大海直接去省城做手术,彻底解决这个病患。

“这些都算厂里的废钢吗?”

刘常青指着眼前的一批废弃钢铁部件,这种部件似乎是以前装在一种机器上。

钢厂的后山,听到刘常青的问话,一旁的包荣道:“嗯,这是以前的废件,我们二车间出的。不过现在已经停产,多余的没处用,就都放在这儿了。”

刘常青点点头,又问道:“我看厂里这种废掉堆放着的还有很多啊,不能废物利用,回炉重造一下?”

包荣摇摇头:“之前也是想着用这一批,不过之前的李主任发现把它重造还不如直接坐新的来得快,所以就一直没动过…”

刘常青若有所思的点点头,心里突然冒出来一个想法。

经过这些天几乎把厂里的所有文书图纸都阅览一遍,他发现几乎每一批货都或多或少的回残留一些废件,如果能把这些废件全部收拢,低价卖出…

又何尝不是小小的暴富一笔。

当然,他其实还是有别的想法,只是刚开始上任,不好表露的这么快。

毕竟现在的厂长魏广福,也是个老狐狸,在此人没推任之前,一定会死死的盯着自己。

刘常青现在已经成了总监,虽然权利已经足够大,却还没有跟对方掰手腕的能力。

“这批货只是因为之前没有渠道卖出,只要我们找到有需求的买家,出低价,应该就能很好的卖出,毕竟没什么损毁,一直在仓库里搁着。”

刘常青把李刚找过来,如是说道。

“这倒也可以…只是,你怎么去找买你货的下家?”

李刚向刘常青问道。

刘常青看着李刚,笑道:“李老哥毕竟是咱们厂里的老牌工作者,这点渠道肯定还是有的嘛。”

李刚抱着胸,瘪了瘪嘴,“没事儿的时候瞧都不瞧我一眼,一碰到问题了就一口一个李哥?”

刘常青谄笑了笑,“上回还没好好感谢李哥,要不是你的投票,我还任选不了总监呢…”

说着说着,就见李刚眉头越皱越厉害,都要竖起来,刘常青才赶忙停下:“哈哈,开个玩笑…”

“这样,我请你出去吃饭,算是补偿…”

李刚摆了摆手,“吃饭就不用了,我这里倒确实有几个渠道,不过得你自己去沟通。”

“好啊,你给我介绍就行,我去跟人家聊!”

刘常青兴奋答应。

第二天,李刚就给刘常青引荐了一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