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62章 学习是自己的事情(1 / 2)

顾鲤面对这些学子突如其来的热情问候,显然有些不在意料之中,顿时就被吓得躲在了常安的身后。

常安轻轻地拍了拍顾鲤抓着自己臂弯的手,然后问道:“诸位今日这是?”

为首的学子说道:“小生见过定康侯,今日上午的时候,陛下颁发了科举改制的诏书,不知定康侯您是否知晓。”

常安点点头,回答道:“我确实知晓,怎么了?”

“我等也是知道了,此次的科举改制、爵位改制,都是定康侯提出来的。无论是二者中的哪一个,都是良策。”

“而我等都是出身寒微的学生,得定康侯良策的福,未来春闱的中榜,便是多了几分成功。所以我等今日前来,便是为了向定康侯表示谢意。”

常安顿时就有些哭笑不得,这些学生就是弯弯绕绕,直说目的就好了,何必在前面进行一番吹嘘。他挠了挠脑袋,说道:

“这……也算不得是我的功劳吧……”

“如何不算?若无定康侯,我大唐还要受天花的困扰。如今您又进宫向陛下进言,提议修改科举,对于天下的寒门,可犹如再造之恩啊!”此时,一个十一二岁的少年郎站了出来,说道。

“我……只是那日进宫,本是为了其他事情的,但是无奈朝中的一些官员……”

“小生懂了!”

常安一脸懵逼地看向了刚刚那个说话的郎君,只见他说道:

“定康侯果真是心济天下啊!一方面,应当是因为见到朝中的部分官员,无知无能;另一方面,又见天下的寒门才子遭到冷落。不仅是为了让陛下能招到更多更好的贤才,也是为了朝堂能够更加廉正!”

“如此一来,相辅相成,乃是一石二鸟。”其中又有不少的学生托着下巴,认真思索了起来,然后似乎……达成了某种莫名其妙的共识?

常安有些不知所措地看了看这些自说自话、“阅读理解”能力满分的学子,又回过头看向了站在自己身后的顾鲤。发现她此时也是用一种崇拜仰慕的眼神看着自己,看样子也是听到了这些学子的话。

这妮子还是太容易受外界影响了,常安叹了口气,然后问道:“诸位今日到底是要做什么的?”

“噢!”

这些学子才恍然大悟,然后把手里的篮子都拿了起来,说道:“因为定康侯提议科举改制,让我等能够有更大的机会去参加春闱,我等今日前来,便是为了感谢定康侯。”

“这些都是我等的一点微薄之礼,还望定康侯和定康侯夫人不要嫌弃。”

常安有些窘迫地摆摆手,说道:“我并不是针对你等才提出的改制,你们送礼给我,我实在是受之有愧啊。”

“但是最起码,是您提出的改制,无论是出于何等缘由,我等于情于理,都要向您表示感谢。”

“这......”

常安此时就有些十分地不好意思,见到这番场景,这些学子就是恍然大悟,然后转向了顾鲤,纷纷说道:“定康侯夫人,您收了吧。”

“定康侯不想收,您也请代为同意,可好?”

“夫人,还请不要嫌弃。”

“我......”

顾鲤此时也和常安一样,有些不知所措,便看向了常安。而此时就发现常安也在看着自己,似乎是在把选择的权利交给了自己。

她看了看常安,又看了看这些热情无比的学子,然后说道:“那......那就收下吧,多谢你们的礼物。”

“真儿!叫人来帮忙拿一下。”

真儿收到了命令,就直接招手喊来了不少的家仆丫鬟,接过了这些学子们的礼物。见到了定康侯夫妻二人都收下了礼物,这些学子也是先后告辞离开了。

常安和顾鲤则是礼貌地在门口目送他们离去,但是待到众学子都离开了之后,那个看上去十一二岁的少年郎却还站在门口。

常安便问:“这位郎君......”

“小生姓常,单字一个建,定康侯叫我常建就好。”常建说道。

顾鲤则是好奇地眨了眨眼睛,姓常?和自家常郎一个姓呀,那到时候该如何称呼他啊?

“常建郎君。”常安笑着微微点头,然后问道:“不知常建郎君可还有事?”

常建有些不好意思地点点头,然后说道:“今日除了想向定康侯道谢,还想与定康侯探讨一番学问。”

“探讨学问?我也是才疏学浅,哪里能与常建郎君探讨?”

常安哪里不认识常建,这位可是唐朝时有名的山水诗人啊。但是常建却把常安的这番说辞当做了谦虚,说道:“定康侯谦虚了,您的诗,已是到了让人难以企及的地步了。”

“更何况,陛下将您所着的几篇文章,都公布于天下了。”

常安眉头一挑,问道:“哪几篇文章?”

“自然是定康侯的《阿房宫赋》这些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