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16章 新农村2(1 / 2)

大家都拿起了一个扇子看了看,就是草编的扇子,使用了一下,用起来还很舒服,蔡刚接着说道:“我们这扇子有大扇子,还有小一号的扇子,给小孩子用的,我们熟练之后,很好编的。”

韦老师问道:“小同志,你们这扇子是怎么卖的?”

“我们通过合作社交给集市,集市大的一个给我们6分钱,小一点给5分钱,竹具有好几个样式,8毛到1.2元不等。

集市那边也就加了一分钱,在我们这周边售卖,远一点的地方可能贵一些,我们都没有想到这种东西还能卖钱,过去都是编着自己家里用。”

“你们这很好,生产的东西很有用呀。这把扇子就卖给我了可以吗?我想带回去用。”

旁边一个工作的老人说:“首长,我们直接送给您了,您喜欢就好。”

韦老师看着老人说:“老哥,您这个年龄还在这里干活,这都是你们的劳动成果,我怎么能无偿占有,钱还是要付的。”

“首长,我可是这边的教导老师,大家想学竹具制作、编扇子,都需要我来教导,我教导出来的,跟大家平时自己编的,还是很有差别的,更好看,更耐用!”

“老哥本事不小,老当益壮。”

“我就偶尔来看一下,我自己领这个报酬都不太好意思。”

村长蔡刚在一旁说:“三木叔,您可是我们的主心骨,后面还靠您来教导大家制作更多的竹具和编织物。农民学院都请您去教学,在我们这边拿点报酬也是应该的。”

王致远从口袋中掏出来6毛钱,又选了几个扇子,将钱交给蔡刚时,怎么都不肯收,王致远又递给其他人,大家都不肯要,蔡村长赶快拦着拒绝说:“这几把扇子也不值什么钱,不用给了,谁敢拿这钱,你就不用再在这继续干了。”

最后还是韦老师出马,又跟蔡村长讲了一通道理,亲自把钱送他手里,这才买下了这几把平平无奇的扇子。

接着韦老师又在蔡村长的带领下去看了村里另一个小作坊,还有最为重要的农业种植情况。

顺路去看了看村里的孤寡老人换人孤儿,看着那些被安排的妥妥当当的孤寡老人还有儿童,地里半机械化整齐种植的各种作物,养的很好的家禽,还有农闲后再继续维护的水渠,韦老师非常满意,赞不绝口。

接下来蔡刚主动请缨,带着韦老师一行到合作社去看看,还没出发,收到消息的合作社社长和骨干就带着激动的心情赶了过来。

韦老师接着和大家一起到镇子上的工厂去看了看,这边有个粮食加工厂,是县里和合作社一起办的,

北河镇粮厂的主营业务是粮油加工,小麦、玉米、杂粮加工和苕粉制作,除此之外还有面制食品生产。

这边合作社社长蔡通河介绍说:“我们这个工厂今年下半年主要是生产苕粉,另外今年还引进了机械研究所的新设备,机械化加工揉制馒头,出来的馒头可以满足周围三万民众的需求。

周围很多面食零售点都是来这买已经蒸好的馒头带回去卖,周围集市上面卖的大部分都是我们这边生产的馒头,运动会期间大家食用的很多馒头也是我们这边制作的。”

韦老师一行人到工厂看了看,一个个馒头面团直接从从机器里面冒出来,然后被工作人员拿出加工。

还有苕粉,有序的工业化中,苕粉被大量的生产出来,这是通和县3大苕粉制作工厂。

红薯产量高,但是不好长期食用,制作成苕粉就可以解决这个问题,每周吃个几次还是可以的,味道也很不错。

红薯制成淀粉还能做很多的副食产品,通和地区副食产品用红薯淀粉制作的占90%以上。

除此之外北河镇还有一家砖瓦生产厂、机器加工厂和一个果园,大家又去这边参观了一下。

恰巧胡金羊带领的学生实践队正在这学习指导,王致远知道后赶快向韦老师介绍了起来:“这是我们通合专区着名统计经济学家,胡金羊教授。”

“首长好。”胡金羊主动伸手问候道。

“好嘛,那就麻烦你给我介绍介绍这里。”

胡金羊就在机器加工厂跟韦老师介绍了起来:“机器加工厂的主要业务是承担一些精度要求不高的机械部件加工生产与组装,这些咚咚响的机器,就是手推柴油耕种机,是我们51年就开始生产的组装的一款产品。

那个时候我们还无法生产柴油发动机,就购买柴油发动机,跟我们生产的机器进行组装。现在我们可以自主生产柴油发动机了,一些技术含量比较低的配件就让下面一些合作社工厂接手。

柴油单缸发动机、轴承以及刀具是从通和机械厂购买,其他部分如架子、车轮、漏斗则是这个工厂自产再进行组装的。”

接着往里面走,工厂里面还生产各种农具与生产辅助机械,重要零部件和设计依赖同和机械厂。但也能满足了北河镇周边各个乡镇合作社与工厂的设备维护、修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