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5章 北上汉中(1 / 2)

西北。

陈德泽带领甘肃镇的士兵屯兵在黄河西岸。

而在黄河的东岸,则是到处飘荡着洪字的旗帜。

在看到了这个场景之后,陈德泽也是一脸的严肃。

很明显,洪承筹已经带着大军赶到黄河东岸了。

差一点,就差一点,自已就突破洪承筹在黄河东岸布置的防线了。

终究是差了一步啊。

随着洪承筹的大军抵达了黄河东岸,自已将再也难以突破黄河了。

在这样继续下去,自已只有在粮草耗尽之后,等待死亡了。

陈德泽一遍遍的查看着自已面前的地图,想要找到可以成功突破的方法。

但是无论他怎么找,最后他都找不到突破黄河防线的任何方法。

最后只能坐在了座位上,深深的叹了一口气。

洪承筹,在李钦之乱前,就被称为了能力冠绝天下督抚。

今日一见,果然名不虚传啊。

而且他带着大军来到了黄河之后,并没有急着进攻。

而是屯兵在黄河东岸,看准了自已粮食会耗尽,进而主动进攻。

不得不说他看的真准。

这场战争本身就爆发的非常突然了。

无论是自已还是洪承筹都没有做好彻底的准备。

现在要带着军队渡河作战吗?

洪承筹已经在对岸做好准备了。

自已一旦渡河之后,根本就不可能获胜。

先为不可胜待敌之可胜。

现在自已和他在黄河两岸对峙,全部都是严阵以待,无论是谁率先动手,都不太可能取胜。

只有等着对面的人先改变,露出破绽,露出失败的战机。

之后在进攻。

但是照着这个样子下去的话,随着自已粮食逐渐耗尽,自已就不得不做那个先动的人了。

陈德泽在思考了片刻后,只能派出少量部队,到对面去骚扰对方。

同时去联系陕西内部那些对洪承筹不满的人,让他们在陕西,洪承筹的后方,闹出更多的事情。

迫使洪承筹先发生改变。

要不然,随着粮尽,他就只能去做那个被迫进攻的人了。

同时派人去黄河以西各处搜集粮食,增加自已的军粮数量。

再联系一下鞑靼人,看看能不能让他们去后面给洪承筹捣捣乱。

陈德泽看着面前的地图,现在他也只能做这些了。

最后他看着远处的黄河,心想会有奇迹发生吗?

巴蜀,成都。

刘寺修看着手里面从北方传来的情报。

也是露出了严肃的表情,随后起身拿出了地图。

看着上面陕西的方向。

根据他派到外面的探子汇报,在他北方的甘肃镇造反了,现在洪承筹已经带着大军前往平叛了。

这对于他来说绝对是一个好消息。

不,应该是一个好机会。

他的目光逐渐的从陕西向下看,看着他巴蜀的地图上后,手指向上一滑。

最后将手落到了陕西汉中的位置上。

汉中是巴蜀的门户,为了防止巴蜀割据,汉中就被划归了陕西管理。

在失去了汉中这个门户后,巴蜀想要安稳格局的成本就急剧升高了。

他想要在巴蜀长治久安,汉中这个巴蜀的门户自已又怎么可能交给外人来控制。

这段时间自已一直都在和北方的洪承筹交好,就是为了进一步的麻痹他。

为此自已还将自已的一个嫡子给他送了过去。

而他在平定了杨家后,也需要支持,也就接受了自已的好意。

对于汉中,自已也是早就暗中派遣了人去联系了所有反对洪承筹官员。

那些人数还是不少,毕竟洪承筹在陕西的时间太短了,在陕西的根基不深。

完全就不能和李家在辽东比,李家在辽东两代,几十年的时间,对自已地盘的控制力是天下督抚中最强的。

但是洪承筹完全不一样,他作为天下督抚能力最强的人。

在李钦之乱前,基本上就是哪里有事哪里调,大吴哪里有火,他去哪里扑灭。

导致他在各地的根基都不深,而他的目标也是入阁。

在李钦之乱,京师之变后,他的情况就尴尬了,虽然在杨家之屠后,他掌控了大权。

但是私下反对他的人还是不少的。

凭借军威,他对于关中的控制还是可以的,但是在秦岭山脉以南的汉中,可就有点力不从心了。

在汉中私下反对他的人可不少,这段时间他也都和他们联系起来了。

就是为了这一刻。

趁着现在洪承筹带着军队去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