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9章 撤离两淮(1 / 2)

金陵。

朱间慎在看到了何藤教撤离武昌后,也是深深的叹了一口气。

随着武昌的失守,湖广算是彻底落入到了李贼的手里面了。

不过好在,何藤教撤离武昌前,就向他上表归顺了。

之前河南总督董忠楼,还有李靖隆都带着自已的残部,同时裹挟着一些百姓跑了过来。

自已都已经派人将他们给收编了。

虽然他们早就畏李钦如虎了。

见到李钦的军队基本上就是望风而逃。

让他们去抵抗李钦,他确实是没有抱有多大的希望。

但是他们却有一个其他的作用。

那就是他们一路逃亡过来,没有和江南的那些官僚士绅们产生任何的联系。

也就是说他们是独立于江南官僚地主士绅的军队。

尤其是之后,随着何藤教带着他的部队过来,自已手里面没有和江南有联系的军队比重就又增加了。

自已手里必须要有一支制衡江南的那些官僚,和他们关系不大的军队。

要不然自已从北方逃难过来,在江南什么根基都没有,仅凭史克法一个人的支持,是不可能建立绝对权威的。

最后自已只能一点点的被他们架空,变成一个**裸的江南朝廷。

所以自已必须加深这些和他们没有关系的军队比重。

哪怕是他们的战斗力堪忧,见到李钦的军队望风而逃。

自已在收编了董忠楼和李靖隆后,就把他们调入了金陵。

就是为了和金陵内,那些和江南人组成的,和江南官僚关系过多的军队,相互牵制。

让自已这个皇帝在中间可以有更多的操作空间。

除了他们,他甚至都想将江北的杨智勇都调过来。

但是因为江南的反对声音太大了,最后才没有。

在处理好了这一切之后,朱间慎也翻开了

在翻开第一页,他就愣住了。

上面的这个大臣他的奏疏里面居然说,劝他放弃长江以北。

将胡宗贤的两淮军还有杨智勇的几万大军都调到江南来。

要不然两淮虽然水网密布,但是地势平坦。

他们又没有和李钦野战的能力,最后只有被李钦逐渐消灭的境地。

换句话说,江北现在已经极其难守了。

尤其是在李钦控制了山东和河南之后。

他的奏疏里面就说了,将这两支部队调到江南来。

凭借水师了优势封锁长江,让李钦的大军到不了江南。

只要将他们调到江南来,他们就有充足的兵力了。

完全可以发动西征,在水师的配合下,控制长江,水陆并进,拿下江西,甚至收复湖广,重新建立完整的长江方向。

之后再平定岭南等地,依靠水师封锁长江,休养生息个几年,积攒实力。

而且李钦的军队成分复杂,同时手下又有李弘济,洪承筹,姜乡阳等军阀。

时间一长,他们之间肯定会有冲突。

之后他们在江南厉兵秣马,等待他们直接矛盾爆发,中原生变。

之后北伐中原,定可一战功成。

朱间慎看着手里的这份奏书,也是犹豫了片刻,但是还是将他放到了一旁。

他的这个计划虽然有几点可行的,但是整体意外太多了。

一旦放弃了江北,他们和李钦可就只有一条长江防线了。

自古以来,守江必守淮。

放弃淮河防线,龟缩到江南,他们的纵深就被极大的压缩了。

要是西征失败,甚至受挫,他们可就彻底成为一个江南政权了。

任由李钦宰割了。

不过他这个计划里面很多观点都是可以的,比如提出了李钦内部的问题。

朱间慎看了一眼这个奏疏的的上书者,孙楷阳。

他要是记得不错的话,这个人好像也是跟着他从北边过来的吧。

看起来,还是有些能力的,而且和南方的那些官僚关系也不深。

随后他就下旨,将他提拔为了兵部的侍郎。

但是并没有采纳他的奏疏,而是放到了一旁。

看起了其他人的奏疏。

随着湖广战事逐渐平息。

李钦彻底的控制湖广后,两淮的战事也是没必要继续了。

随后李钦又命令他们撤兵返回。

不要在两淮继续消耗粮草了。

在收到了李钦的命令之后,张横槊和秦臣要也就带兵返回。

留下了一地鸡毛的淮北。

在知道了李钦的大军撤退之后,两淮立刻就爆发了巨大的欢呼。

到处都在欢呼抗击李钦南下成功的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