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3章 你爹真不是个东西(1 / 3)

朱元璋这一席话说得马皇后哑口无言,说得朱标都毫无理由反驳。

“爹,你说得是有道理,可,可……”

朱标在那儿可了半天,只憋出来了些大家心知肚明的潜规则:

“可如今朝廷需要他们做事啊,别人倒也罢了,胡惟庸是丞相,他握着中书省,握着大明泰半文官,假若您轻易对他动手,岂不是犯了众怒?读书人们会觉得,连一人之下万人之上的丞相都能如此轻易地抄家灭门,换做他们这些普通文人,又待如何?”

“我不是觉得您惩治贪官污吏这件事有错,只是咱们大可以徐徐图之,何必一口气就要砍得血光滔天!”

“当初在辅导班内上第一节课的时候,宋慎就略有提点之意,说让您不要太残暴……他说的肯定就是这个呀。”

是的,自古以来,没有几个皇帝敢于与朝廷内所有的文官势力开战。

就算是嬴政、李世民那样的开国雄主,他们对待官员们的态度也是相对和蔼的。

都说嬴政暴虐,但嬴政在位期间从没有滥杀无辜官员,有什么问题也是依照秦律处置,要说残暴,那只能说是秦律严苛。而李世民就更不用说了,魏征这种隐太子旧臣都能指着他鼻子骂,他有火也只能憋着等回后宫了再跟长孙皇后抱怨骂娘。

不是因为他们害怕得罪某一个人,而是身为皇帝,臣子是他们的基本盘,如果引起众怒,不说集体罢工这种事情吧,大家暗地里偷奸耍滑不干活,你皇帝看得出来吗?

而如朱元璋这样的行为那就更可怕了。

他不是要简简单单的对一个人开刀,他是要拔出萝卜带出泥地将以胡惟庸为首的一众淮西勋贵一网打尽,即便这桩凶案现在还没有开启,但从宋慎的态度、仪鸾司目前查出的关系网就可以判断,这注定是场血流成河的赫赫大案!

有必要吗?

届时天下文人官员风声鹤唳,如果真像宋慎所说这案子牵连数万人,谁能保证这数万人里没有冤魂!

“重八,你太激进了。”

马皇后叹了口气:

“何至于此啊……实在做得过分的斩首,从者降罪流放,知情不报隐瞒者罚苦役,如此就够了,你非要株连九族做得那么绝吗?”

朱元璋面无表情地看了看妻子,又看了看儿子。

他知道,妻、子都跟自己不同。

马皇后是军中出身,见过刀光剑影,也见过后宫争斗,但她没见过前朝看不见的唇枪舌剑和阴谋。那些东西他也尽量不跟她说,不是怕后宫干政,只是免得她担心,除非偶尔实在憋的狠了才会跟她吐吐苦水。

儿子虽然自立国起就是稳如泰山的太子,这些年也开始替他处理政务,端的是个好皇帝苗子,可是朱标也有很大的问题,他太仁厚。或许比起常人而言,朱标已经能算是狠的下心肠公正做事,可当皇帝的标准和要求自然要更高。

这一点,朱标的几个弟弟就比他要强些,但强得过头了——有仪鸾司在,朱元璋当然知道有几个儿子私下里对待宫人有些暴虐的苗头。

开国之主要狠,要薄情,如此才能为继任者扫清后路。

二代皇帝也要狠,但要狠得不动声色,明面上一定要是个仁君,如此才好治愈上一任“暴君”给百官留下的巨大心理阴影。

还得培养啊……

“标儿,你去找一趟宋慎。”

朱元璋不再多说,只是冲朱标挥挥手,道:

“既然你对这件事有疑虑,那你就用陈标这身份去找他一趟,换个说法,问问他咱是不是做错了。”

“咱也想知道,如果抛开历史上他莫名被牵连进这案子的原因,他对这件事的看法又当如何。”

朱标人都傻了:

“啊?”

朱元璋:

“等会儿你就如此如此这般这般……明白了?”

面对老爹的虎视眈眈,以及他放在自己背后、仿佛一句没对就要落在自己后脑勺的大巴掌,不管懂没懂,朱标都不敢摇头。

“懂,懂了!”

包懂的!

…………

应天府,张家。

张唯哼着小曲儿正在家里乐呵呵地修建花枝。

这当然不会是他这位老爷的活,家里有专门的仆役修剪枝桠,浇水插花,但最近他卸任了御史职位,宋慎那边也闹没什么幺蛾子,土豆的事情又是毛骧带着一帮仪鸾司的小伙子在弄,结果最后便宜落到了他身上,倒是难得清闲。

身为朝廷命官,卸任不做事但照常领俸禄,对野心家而言是生不如死,可对张唯这种人来说就是天大的好事。

当今的这位皇帝陛下,虽然到目前为止没有搞出过太大的动静,但谁都知道他对官吏的苛刻与对百姓的怜悯有着巨大反差。拿着《大诰》,百姓可以上京城告御状,直接告到皇帝跟前叫他评评理;当官的呢,贪了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