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0章 朱棣回应天了?开打!(1 / 3)

大明,洪武十年。

下午。

应天府的城门洞开,迎接一行匆匆的马蹄。

来人正是当今的皇四子,于七年前就已经被封为燕王却还未就藩的,朱棣。

朱棣今年十七岁,正是青春昂扬的年纪,就在去年,他跟魏国公徐达家的长女成婚,而后就跟二哥三哥一起,被父亲无情地赶去了中都凤阳,美其名曰“观摩祖宗肇基之地”,了解大明基业由何而兴。

而实际上,朱元璋也就是想让儿子们吃吃苦头,非但要让他们跟普通军卒们一起练兵演武,还要让这几个皇子们亲自种地,充分了解民生疾苦,免得日后嚯嚯大明基业。

中都凤阳距离应天府不算太远,骑马来回也用不了很长时间,但是朱棣知道,一旦自己离开了凤阳和应天府,去到北平就藩,那么日后恐怕就很难再有机会回来了。

一来是山高路远,哪怕可以走大运河,水路相对更加方便更加快捷,可在不那么星夜兼程的情况下,往返一趟也得花上接近两个月的时间,如果不是有什么大事发生,父母几乎不可能让他跑这么一趟。

二来,也是因为藩王制度的特殊。大明的藩王之所以封地如此特别,全部被安排在了边塞,正是因为朱元璋需要他们守边。一个藩王,身边有那么多兵马,有事没事往京城跑一趟,非但会让边塞无人主事,还有可能引起皇帝的猜疑,这样做实在是弊大于利。

明知道往后要过什么日子,而朱棣如今又正是年轻贪玩的时候,在凤阳呆了一年时间早就闷的发慌,好容易等到父亲召见他回应天,这还不星夜兼程地跑回来?

只不过,因为要带着妻子一道回京城娘家看看,他才没办法跑得那么快。

刚进入应天府的城门,朱棣便主动勒马放慢速度,牵着马头来到了旁边的马车窗口处。

“妙云,你还好吗,难不难受,要不停下来歇息一会儿?”

他探头探脑地对窗户道:

“咱们已经进城了,你要是有什么想吃的,可以下来先吃点,毕竟离家这么久了,馋那一口也不奇怪。”

“我记得你好像挺爱吃猪油饺饵和鹅油酥,还有个什么……对,叫软香糕的!”

“最近赶路你每天都吃得很少,这会儿回应天府了,吃点东西垫垫肚子也好嘛。”

窗户上的短帘被从内掀开,露出一张秀美但健康的少女面庞。

这正是朱棣的妻子,徐达的长女,徐妙云。

徐妙云冲丈夫笑了笑,只是脸色有点苍白,显然因为坐了太久的马车而有些不舒服。

她摆了摆手,道:

“正事要紧,吃的什么时候都能吃,但你这次回来是有圣旨的,别耽搁了,快进宫吧。”

“等会儿我去向母后请安,她发了话,我再离宫,这规矩不能乱。”

朱棣被噎了一下。

他自己向来就是个无法无天的性子,当然,也没干过什么太离谱的事情,只是脑后有点子反骨,总不太爱按规矩行事,有点小叛逆。

若是他本人馋什么吃的,哪怕前头有圣旨吊着,他回应天之后第一件事也是先满足了口腹之欲再说,可如今自己已经娶妻,妻子是个稳妥之人,不会同意他这样干,更不可能自己做这种事。

朱棣也知道,自己已经不是那个十三四岁满皇宫抓鸟也只是挨顿揍的孩子了,照妻子说的这样做才是最合适的。于是他也只能挠了挠后脑勺,才蔫巴道:

“晓得了,那就出宫了再说吧。”

高头大马慢步行于街上,身后马车车轮滚滚,还有些护卫坠在后头。

一行人缓缓往皇宫方向行去。

…………

坤宁宫。

这一次下课之后,朱元璋和朱标很久都没有离开。

他们俩人相对而坐,面面相觑,都有些沉默。

马皇后都有点看不下去了,无奈道:

“今日到底是怎么了,你们俩跟锯嘴葫芦似的?有什么事就说出来,不好当着我面说,那就去文华殿和武英殿商量,闷着算是哪门子事?”

良久,朱标叹了口气:

“娘,今日倒是没什么跟大明有关系的事情,主要都是在说秦和唐的。”

“唐朝来了个李隆基,秦朝来了个蒙恬,课程刚开始时,唐太宗把唐玄宗给狠狠揍了一顿,然后先生就开始了论秦,直到下课。”

马皇后一听,就更奇怪了:

“跟大明没关系,跟后世也没关系,那你们爷俩坐着愁眉苦脸的作甚?”

朱元璋脑袋只是一个劲儿摇:

“确实是跟咱们大明没有关系,但是……今日课上,咱跟李世民、刘彻都跟嬴政提意见了,他说回去会斟酌着改制大秦。”

“秦朝确实是如今辅导班所有王朝里最紧迫的一个,再过十来年就要亡国了,即便胡亥和赵高已经彻底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