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5章 儒生不要脸,但确实有效(2 / 3)

只存在了短短十五年就被推翻了。”

“按理说,这么短命的一个王朝没有什么能拿出来说的,不过有一个很有意思的点,就是在后世的玩笑话里,很多人谈起王莽谈起新朝,都说他怕不是个从两千年后去了汉朝的穿越者。”

“他推行了王田制,也就是限制土地私有,超出限额的部分就统统归于朝廷所有,没有土地的人呢,就由朝廷统一配发土地,一夫百亩;他禁止各家各户买卖奴婢了;他推行五均六筦,也就是让盐、铁、酒、铸币、赊贷等全部由国家经营,以增加税收,将重要行业全部垄断在国家手里。”

“还有很多有意思的地方,在这里就不过多赘述了。”

“伱们或许并不明白为什么他搞这些就被戏称为穿越者,但我可以告诉你们——”

“这些政令之中,有许多许多,都带着两千年后的影子。”

“在两千年后的华夏,这些政令可以推广开来,甚至非常适配,让百姓过上了好日子,可放在汉朝、新朝,王莽篡位不过十五年就直接亡国了,各位同学,你们觉着这是为什么?”

没人吭声。

从嬴政到刘彻,从李世民到朱元璋,所有人都陷入了沉思。

就连听着自家大汉被人篡位谋反的刘彻,都没功夫去想后世子孙怎么这么蠢笨,他满脑子都是刚才听说的,王莽干的事情。

大家有点难以想象,一个皇帝居然敢搞这种事情。

王田制,听起来很好,土地兼并是每一个王朝中后期都会面临的问题,他们自然也想过要怎么解决。

例如刘彻提出的“千古第一阳谋”推恩令,这玩意儿看起来是很厉害没错,解决了西汉郡国制带来的巨大隐患,但实际上对土地兼并却治标不治本。

把土地收归国有……听起来也很好,但基本没人敢干,因为哪怕是皇帝,也很难承受所有大地主们联合起来爆发的怒火和叛乱。

看吧,王莽这就是扯着蛋了。

宋慎看着他们各不相同的脸色,笑了:

“看来大家都明白,他步子太大,扯着蛋了。”

“我要告诉你们的就是一条,华夏上下五千年,每一个时代能够坐稳江山的王朝,它所下达的决策在当下都具有先进性。”

“哪怕在后世看来不怎么样、能挑出很多毛病的制度,例如大秦的耕战制,例如选拔人才从举荐到九品中正制再到科举制,又或者是推恩令,郡县制、郡国制等等等等,它们在后世看来都是落后的,可这并不代表它不适用于当下。”

“如果大秦当初没有商鞅变法,没有使用军功爵和耕战制,那么一统天下的或许就不是大秦。”

“而我想说明的是,请大家注意,祖宗之法不是不可变的!”

“超前半步是天才,超前一步就是疯子。”

“只要使用比当下先进一两百年的制度,那这个江山就能够坐稳;相反,如果像嬴政同学刚才问我的那样,一问就想知道两千年后如何如何,我只能说,用那种制度,大秦将会比历史上死得更快。”

“社会制度要跟生产力相匹配,后世可以做的,你不一定可以,大秦甚至连铁器都还没能量产到可以配备给左右军队,那就不要想着其他了,现在,先把你的生产力提高,让黔首从无休无止的苦力之中解放出来,让粮食更多,百姓更富裕一些,而后你就会发现,很多东西自然而然就会冒头。”

“顺应时代,然后去跟随时代。依你的能力,其实只要跳出祖宗之法不可违这个框架,我觉得稳固大秦江山虽然很难,却也不是不可能的。”

“好了,大家应该有很多想说的,现在,自由讨论一下吧。”

说完,宋慎就不再继续讲课,而是端着自己的保温杯慢慢嘬了起来。

现在这帮人一定满脑子都是要怎么改进自己现有的政策,而在这个教室里,恐怕脑子最不好使的,除了朱祁镇就是他这个先生自己了。

宋慎没那么傲慢,他现在能够教导这群华夏历史长河中最璀璨的星星,只是因为他站在了巨人的肩膀上,可以用后世的眼光来评判历史。但只要这些人能够被点通,也许只是一两句话,那么他这个先生就没法再教导什么了。

正如他刚才所说,所有能够成功维持的制度,在当下都是具有先进性的,他无法给出任何一定会成功的建议,所以,教教道理就得了,不用想着把这帮封建时代食物链最最顶尖的人物改造得多好。

…………

讲台下。

嬴政沉默了很久,终于,他转头看向了刘彻。

“汉武帝,你为何要罢黜百家独尊儒术?法家不好吗?”

“朕想知道,当时你究竟是出于什么想法,最终选择了儒家。”

他的语气很温和,不再如方才那样抵触。

刘彻也进入了探讨模式,认认真真地想了好一会儿,才说:

“其实这不太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