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21章 淘汰制(1 / 2)

第321章 淘汰制

颜朗表情严肃,所选的用词,也非常沉重。

杨燕和陈广学都知道顾哲的性格,别看顾哲平时一副吊儿郎当、很好相处的样子,但是顾哲真正严肃起来做事情的时候,那是相当谨慎的。

如果他没有把握的事情,一定不会在这种相对正式的场合说出来。

陈广学也收敛了平日和顾哲斗嘴的样子,一副某选秀节目梦想导师的神态:“说说你的看法。”

顾哲自顾自地拿起一次性水杯,给三人都倒了水,侃侃而谈。

简单来说,顾哲想要在学院中组建一个类似于社团的组织。

这个组织,是一个类似于互联网公司的模式,定期对学生展开技术培训,同时会给到一些相对来说难度较低的项目,交给学生来推进完成。

陈广学的眼睛一亮:“你是想要通过这种方式,来改善学生的实践能力?”

作为在市场上拼杀过很长一段时间,最清楚社会需要什么样人才的陈广学很清楚,现在大学的教育重理论而轻实践。

虽然很多专家和学者都已经意识到了这个问题,并且已经渐渐做出了改变,但这个速度,说实话还是有些太慢了。

学生在校园中学到的知识和专业技术,在实际的行业中不能说完全用不上,但至少也是大相径庭,割裂感很强。

很多毕业生都觉得,自己正式入职之后,明明做的是专业对口的工作,做起来,却像是对这一行一无所知一样。

这也就是很多大学生毕业即失业,大学四年学过来,却感觉到更迷茫了的原因。

能通过这种社团活动的方式让学生得到接近于实际工作中的锻炼机会,绝对是对学生有百利而无一害。

陈广学打趣着说道:“如果你这个项目真的能落实下来的话,说不定啊,李院长高低能给你一个荣誉院长当上一当。”

顾哲笑了笑:“我这可不是做慈善,在我的想法里,这个组织,是要实行淘汰制的。”

杨燕有些惊讶了:“淘汰制?”

她还真没听说过哪个社团,会定期淘汰人的。

顾哲点了点头,继续说道:“我所要组建的这个组织,培训并不是最终的目的。最终的目的,是为了筛选。”

筛选!

不只是为自己筛选,更是为这个行业,乃至为整个夏国筛选合适的人才。

其实,我们置身于生活中的每个人都很清楚,不管是哪个行业,哪怕是普通的学生,最终能对这个行业有贡献、或者说在这个行业取得成就的,也就只有一小批人。

“这些人,或者是有天赋、或者是有热情、或者是付出了持之以恒的努力。”

“总之,他们的某一项或某几项特质,让他们成功脱颖而出。这些人,才是我,才是这个行业,甚至是这个国家,真正需要的人才。”

这并不是顾哲残忍。

而是因为,在上学期的一些实践当中,顾哲意识到了,很多理想主义的事情,在现实中根本实现不了。

比如中星集团交给顾哲的开机动画的项目。

在顾哲手中的所有项目中,这无疑是最简单的一个。

在软件和算法上的难度是最低的,可以充分发挥参与者的主观能动性,发挥才华和创造力。

可以说,是标准的难度低、但很容易出彩的题目。

顾哲也非常大方的选择把这个项目和自己的同学们分享。

当时,刚好是计算机学院的对外展示交流会结束,同学们对这个项目可以说是热情高涨。

几乎是大半个学院的同学,都报名到这个项目中来。

“我当时觉得,大家既然报名了,就是想要出一份力,有这个热情。我不想打消大家的热情,所以,就没有做任何的筛选,只是给了他们一个确认的机会,随后,就把他们分组,开始正式做项目了。”

顾哲特意从极客网上找了一批技术过硬的大佬过来帮忙,线上线下相结合帮助这些同学推进项目。

给了他们充分的便利和条件,想要听一听他们能发出怎样的声音。

可是最后的结果,却让顾哲感到非常失望。

总共三十多个项目小组,最后实际上收上来的项目成果,只有不到二十份。

要知道,顾哲要求的,并不是真的做出一个成果来,只是需要一个项目书和小样而已。

说困难,也有一定难度。

但对于一个有专人指导的团队来说,这并不是一件难以完成的任务。

甚至,或许代码真的写不出来,算法一头乱麻,但是至少,可以把自己的想法写成项目书,也算是表明一个态度。

但是,超过三分之一的人,连这份态度都没有。

杨燕沉默了。

她也希望自己的学生都是朝气蓬勃,积极向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