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章 家人(1 / 2)

没见今儿路过她家门口的人比往日多,且一个个伸长了脖子往她家探头?

周兰英清楚,这些人啊就是想知道她闺女跟许浩的事儿。

周兰英跟田桂枝年轻的时候差不多,脾气火爆一点就着,但不代表她没脑子。

闺女是自己的,她可不能让他们如愿。

姜国栋隐晦的看了门口一眼,赞同的点头,“你说的对。这样吧,真真是咱家的宝贝,十个鸡蛋薄了些,你再多拿十斤玉米面。”

“许知青本来就力气小,到现在还欠着大队不少粮食。今儿他挑了一趟水就累晕了。我看八成是没饭吃,十斤玉米面不多,省着点也能吃到秋收分粮。”

门口的人吸了口凉气,心说不愧是大队长,就是大气。

十个鸡蛋都觉得不够,还要给玉米面。

这年头家家都不好过,救命之恩能给几斤粮食都是厚礼,更别说鸡蛋了。

周兰英挥了下双手,惊讶出声:“一趟水就累晕了,这许知青也太单薄了些。”

姜国栋重重叹了口气,“可不是咋地。”

“他欠村里那么多饥荒,每年都需要村里照顾,这年头家家都不好过,咱村里人再善良也要有意见了。”

“我原想着,他能把咱闺女从河里捞出来送回家,有一把力气。别的活不行,挑水总可以吧?这才给他安排个挑水的活。哪成想……”

哪曾想就从小河沟到地里,一趟,人就累晕了。

姜国栋看得真切,许浩不是装的,是真的干不动累倒了。

姜国栋绝不承认自己是报复,他是故意给许浩安排力气活的。

欺负了人家闺女,许浩应该庆幸这会儿庄稼快成熟了不需要施肥,不然等着他的就不是挑水,而是挑粪了。

田桂枝从旁边的小门走进来,听到这话接茬,“这些知青就是惯得臭毛病。他哪里是累晕的,要我说就是嫌弃挑水辛苦不想干。”

“哼,说的好听是响应号召来帮咱们建设,结果呢?”

“建设没看着,拖后腿的一大把。”

田桂枝的嗓门比周兰英还大。

她是过来吃饭的。与她一起来的还有姜梦真的爷爷姜富贵。

两口子年纪大了,不想给儿孙添麻烦,就在姜国栋家西边紧挨着建了房子。他们只在姜国栋家吃饭。

这样,既不会给儿子添太多的麻烦,万一有个什么事儿也能有个照应。

姜富贵瞪了田桂枝一眼,“没事少胡咧咧”。

他也不喜许浩,却不会在背后说人闲话。

田桂枝不服气,嗓门越发大了。“难道我说错了?”

“都说靠山吃山,靠水吃水。咱们这没水,小山坡好几个,但凡他积极点,也不至于饿晕了。”

她也是从苦日子过来的。

当初姜富贵参军,一走就是好几年,音讯全无,她一个人带着儿孙,饿狠了树皮草根什么没吃过。

七月的天正是野菜、野草疯长的时候,村里人都知道下了工去山坡上寻些能吃的野菜度日。

许知青呢?

他来姜家大队五年,一次野菜也没挖过。

要田桂枝说,像许浩这样的,饿死了活该。

也就她儿子觉得对方是城里下来的,真饿死对上头不好交代。

哼。

老太太的话引起门口不少姜家大队村民的共鸣。

村里人不识字,只知道闷头干活。在他们眼里庄稼比什么都重要,侍弄庄稼也用心。

知青呢?

他们自诩文化人、知识分子,对着村里人颐指气使。明明没干过农活,麦苗韭菜都分不清楚,不去虚心请教,还大言不惭的指导村里人‘怎么’干活。

村里人若不听,就是‘愚不可及’、‘你怎么那么笨’。

因为这个,知青跟村里人的关系很不好。要不是她儿子从中周旋,村里人跟知青三天两头能干一场。

即便是这么多年过去,两边的关系有所缓解,矛盾也常有。

这会儿老太太数落许知青的短处,也算是说在村民的心坎上。

一时间他们都忘了自己过来的目的,顺着老太太的话茬也开始吐苦水。

他们没看到,老太太跟周兰英对视一眼,两人眼中满满都是得意。

这招祸水东引用的不错。

姜梦真在屋里把几人的对话听了正着。她也跟着挑眉。

心说,她这辈子的亲人不错,看似不靠谱一脸蠢笨农村妇女的形象,内里一个比一个精明,且她们还很默契。

就刚才那一幕,若非她亲眼所见,谁敢相信她们之前没有商量过,全凭自己发挥?

她从床上坐起来伸了个懒腰,穿上鞋子走了出去。

看到四人,姜梦真很自然的开口:“爷、奶,爹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