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16 章(2 / 3)

心里头还觉着有些新奇。

瞧着挺俊俏的一个丫头,杏脸桃腮,身上穿着的衣裳也比常跟在宋格格身边的听荷要好很多。

只是之前都没怎么见她出来过。

李莞然虽有些好奇但也没放在心上,转个念这茬便在她脑子里过去了。

收下东西后和她客套了几句,便让竹苓送她出去。

她又到榻上坐着看了会儿书,时不时看看窗外,只是左瞧右瞧都没见着胤禛或者他身边伺候的人出现。

李莞然低头看了看自己精心打扮的装扮,扁着嘴将手里的书扔了。

喊了外头的小玉子进来,起身从内室拿了十两银子给他,让他拿着去膳房点菜,预备晚上的那桌小席面。

小玉子走后,李莞然心里头对一直没见胤禛来升起的郁气也没了。

她现在花的银子,都是胤禛私底下塞给她的,家里带进来的早花了个干净。

这里头各个地方都需要打点,跑腿的也要给赏银,她带进来的那点银子实在不够看。

胤禛倒是出乎她意料地细心,还没等她开口,就封了百两银子给她。

按这时候的物价来算,李莞然也算是个小富婆了。

她放银子的那个小匣子里头如今是满满当当的,足够她用许久了。

一想到这,李莞然便什么想法都没了,脸上也挂了笑。

有钱才是最要紧的。

到了中午,李莞然正准备收拾一下睡个午觉,就见胤禛手里拿着个信封气定神闲地进来了。

苏培盛手持托盘目不斜视地跟在后头。

“你瞧瞧这是什么?”胤禛直接将信封放到李莞然面前,挑眉逗她。

看着他手里那封存完好的信封,李莞然的心被高高提起,伸手想接过信封,快触碰到时又缩回了手。

心底虽有了猜测但还是不敢确认,双眸忐忑的在信封和胤禛之间来回看了好几次。

“莫不是妾身家里人给的回信?”

她上回托胤禛送信那事过去有一段时间了,算算时间,就是派蜗牛去送,这会子也该送到了。

所以,这封信是她家人写的可能性最大。

胤禛依旧一副不置可否的样子,似笑非笑的望着李莞然,晃了晃手指夹着的信:“爷手都举酸了,你要是再不拿走,我可就收起来了。”

“看看看。”

李莞然一听这话,连忙拿过信封拆开看。

看着看着,脸上不自觉溢满了笑容,让人移不开眼。

果然是她家里人的回信。

上面的字迹有些稚嫩,是由她额娘口诉,弟弟代写的。

信中她额娘问她最近如何,又说她爹最近得了个好差事,忙得脚不沾地。

还有她弟弟也找到了一个略有名望才学的师傅,叫她在宫里好好的,不要操心家里。

在后面就是一些让她好好伺候四爷的官话,不提也罢。

李莞然看完信后眼红了一圈,在现代她就是个孤儿,一个人挣扎着长大的。

莫名其妙重新投胎来到李家后才体会到了亲情的滋味。

是以,她和这一世的家人感情都很好。

现在知道他们过得都很好,一直被藏在心底的担忧也都随着信的内容消散了。

她泪眼汪汪地瞅了眼正悠闲的坐在榻上喝茶的胤禛。

她阿玛和弟弟的事不用猜,一看就知道是他的手笔。

感知到李莞然视线,胤禛放下茶杯,起身伸手轻轻帮她抹去脸颊上的泪珠,“今天是你生辰,哭什么?”

“妾身这是喜极而泣。”李莞然挤出一个笑容,将那两张薄薄的信纸折叠起来收好,“妾身阿玛和弟弟的事,让您费心了。”

她真没想到胤禛会为了她做这些事,心里突然想到了一人得道,鸡犬升天这句话,和她现在的情况还挺贴。

虽然她算不上真正的得道,但就算这样,她的家人都还是因此得到了好处。

怪不得古往今来那么多已经大富大贵的人家,还会卯着劲想送女儿入宫。

李莞然低垂着眼,心中甚是感慨。

这背后隐藏着的好处虽然看不见摸不着,但还是能轻轻松松的让人为了它前仆后继。

胤禛轻笑一声,“那你打算如何谢爷?”

“妾身整个人都是您的,您想要妾身怎么谢您,妾身都照做就是。”

李莞然娇笑着用青葱般的手指在胤禛宽厚的胸膛上一下一下地画着圈圈,仰头看他的眼神像是带着钩子一般。

“不去看看苏培盛的手里拿着的什么?”胤禛忽而箍住她的作乱的手腕,淡淡地绕开了这个话题。

“苏公公手里拿着的是什么?”她将目光转移到苏培盛手中的托盘上,抬眸反问道。

瞧着像是件衣裳,难道这是胤禛要送她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