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5 章(1 / 3)

冷月清辉,田间蛙鸣,相映成趣。

月色太亮,即便是夜晚,也能隐隐看清前路,孟园脚步不疾不徐,乘着清凉的夜风前行。

走的近了,她才看到榕树下城隍庙里竟然点着一盏小灯。

鸡蛋大的灯泡被绳索似的电线牵着,垂挂在庙檐下,蒙着一层蛛丝,发出昏黄暗淡的光,只能照亮这间小庙,一旦走出去,离得远了,光线便会被黑夜吞噬。

借着这灯光,孟园得以看清那尊城隍像。

神像并不高大,甚至极为粗陋,经过岁月无情的消磨,面目已经变得模糊不清,泥像上绘制的颜料也大都已然褪色,露出黑色粗糙的内里。

怪不得人们会以为这是土地庙,盖因这尊像实在太寒碜,配不上城隍的名声。

孟园轻轻叹息。

她双手持香,竖立身前,张嘴对着香上轻轻一吹,三支红箸香便蓦地无风自燃,飘出袅袅的烟气。

孟园略微苦笑了下。

只是点几支香,就将她这几日积攒的灵力消耗一空。

孟园倒也不意外,毕竟如今她只是一个普通凡人,还未踏上道途,更未种下道种,能在体内聚集这一缕灵力都算好的了。

抬手将点燃的香插进神像前的香炉中,炉内还能看见几根零零散散的竹签,但都落满了灰尘,大概已是许久之前留下的了,显然平日少有人来。

香插上去,烟气便形成一条白色的线,徐徐飘向城隍像。

孟园立在神像前,轻声道:“烦请城隍来见。”

话音刚落,城隍像便蓦地发出一道金光,早已模糊的双眼微微一闪,似是有了一抹神采,将她定定一望。

“嗯?”

一道低沉威严的声音自庙中响起。

“你是何人?何故唤我?”

城隍这般问着,内心也是惊疑不定。

如今这世道不容鬼神存世,别看城隍还活着,但常年收不到香火,已是坐吃山空,等到哪天消耗完留存,就得如其他孤魂野鬼一般,消散于天地间了。

虽然每年也有一些老人会来上香,但当今社会不崇尚神灵,甚至大部分上香的人根本就不信世上有鬼神,点的香自然也送不到城隍口中。

方才城隍还在阴司之中,忽然感觉一股香火直直朝自己冲来,气息之浓烈纯正,只吸一口,就叫他仿佛回到了千年前,魂体都凝实了几分。

等听到那道隐约传来的话语声,这才现身一见。

城隍神眼观望之下,只见面前的女子肉体凡胎,神魂却极为凝实,甚至隐隐在体外透出神光。

如此强大的神魂,定是道修高人。

“我叫孟园,是这个镇上的住户,前几日阴差送往城隍庙的孟秋花,便是养育我的母亲。请大人前来,乃是有事请教。”

孟园拱手行礼,礼貌地自我介绍道。

“有何请教?若我知晓,便告知于你。”

城隍态度也温和许多,不仅因为此人供给自己如此纯净的香火,也是对道修的尊重。

末法时代,灵气稀薄,鬼神不存,道统也几乎绝迹了。能在这种情况下修到神光透体的境界,大概全世界都找不出几个。

孟园道:“我欲踏上道途,需寻天地道蕴,不知城隍可知,如今天下何处还有天地道蕴残存?”

道蕴是大道的凝结,孟园在修仙界时修行天地五行种道法,乃是一门直指大道的法门,需在体内种下金、木、水、火、土五行道蕴,再将其修至圆满,便可令五行道种交融,凝聚道丹,彻底超凡脱俗、跳脱五行之外,成就人仙之身。

孟园上辈子修到五行圆满,可惜道心有缺,始终无法凝聚道丹,最终身死道消。

如今她道心圆融,只要再走一遍五行种道之路,得道已然有望。

只不知是天意弄人,这个世界天道破碎,道蕴难寻,靠她自己不知多久才能找到,只好求助于当地城隍。

城隍闻言,又是一惊。

将面前的凡人女子看了又看,猜到她或许得了什么机缘,心中又有一种莫名的预感,只觉帮这女子或许未来有莫大好处,当下也不迟疑,便道:“你所说的道蕴,可是天地生出的灵物?”

孟园点头:“正是。”

道蕴是大道的显化,大道凝聚便是纯粹的天地灵物。

修仙界道蕴并不少见,比如木之道蕴往往藏在灵木中,水之道蕴则在灵水之中。

当初孟园种道之时,宗门直接为她送来五行道蕴,根本不用她亲自去寻。

城隍沉吟片刻,说:“我不能离开城隍庙太远,也不知外界如何,只听说百年前有一头开了灵智的蛇妖,一直盘踞在不远处的秦岭山脉中,此等妖物都会寻风水宝地而居,里头或许有灵物,你可以去看看。”

孟园本没抱多大希望,此时有所收获,自是欣喜。

她微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