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42 章(1 / 3)

042

只是贾政还没能参加科举,就被当今朝服廷赐了官,

说起来,宁国府那个专心修仙问道的贾敬,还是正儿八经的进士出身

既参加过科举,又进士及第,年轻时的贾敬肯定也是有过施展拳脚的野心的,却不知是什么缘故,没能在官场上大显身手,反而缩在道观里炼丹。林如海:“你是否觉得二哥哥过于古板?”

贾滟瞅了林如海一眼,“我没说,是老爷说的。

林如海搂着她一同靠在身后的大引枕,“二哥哥其实是个性情中人。丧父之后,始知老太太操持家业颇为艰辛,长兄已经继承爵位顶门立户,他若沉迷不悟,便枉为人子。他其实也爱读书,最爱诗词歌赋,只是如今在朝为官,又是一家之主,不得不端着架子罢停了停。林如海又笑差说:“若是一家之主都沉迷那些在世人看来是旁门左道的东西。他如何能教导族中子美读书考取功名。以守住祖宗的基业?,人在年少时,因为还有倚仗,就十分任玩,不顾身上的责任

很多人的成长都与痛失挚亲有关,成熟只在瞬间,

贾政就是如此。

其实岂止是贾政如此。

贾滟想起林如海说过他参加科举前曾在苏州祖坟旁的田庄暂住,为父亲守孝

林如海之所以能跟贾政惺惺相惜,在某个程度上或许是因为同病相怜。

其实贾滟对贾政的感觉并不坏,身为宁、荣两府里唯一一个品行端正,行事又比较靠谱的男人,贾政其实也很不容易。品学兼优的贾珠已经病死,留下李纨和贾兰这对孤儿寡母,

既有贾珠这名优等生珠玉在前,也不怨贾政见宝玉喜欢玩弄脂粉时怒其不争。

即便是在贾滟生活过的世界,以人为本,尊重人的多样性,但绝大部分家长要是有一个像宝玉这样的孩子,即使知道他本性善良有才情,也是分分钟要被气死的节奏。如今听林如海说起贾政的不易,默了默,干巴巴地“哦”了一声,“那......我住在荣国府的时候,多陪伴老太太和嫂子,也算是为二哥哥分忧?‘林如海忍不住笑了起来

贾滟:“...

难道她说错了什么?

林如海的声音包含笑意,“我与你说这些,不是为这个。

贾滟坐了起来,看向歪在大引枕上的男人。

林如海:“玉儿在绛儿这个年龄的时候,我已经为她请了名师肩蒙。若不是我今年冬天要调回京师,也该是要在扬州为他请一名业师在府里,为他肩蒙。古时书香门第出身的孩子,启蒙都早。如果等到林如海回京都,一切都安顿好之后再为林绛玉启蒙,似乎是有些晚了。贾滟也意识到这一点。

这个世界,不能像是自己生活过的那个世界一样,觉得只要孩子能安然长大,开心喜乐,父母就觉得很开心尊卑分明的世界里,父母尚在的时候,固然能安然长大,父母一旦不在,也该要有顶门立户的本事。贾滟不知道林绛玉以后会怎样,因为未来不可知,才更要重视他的成长

他日后要是能像父亲一样,科举入仕,他的姐姐以后即使嫁人,也更有底气

如今林如海提到林绛玉的肩蒙之事,贾滟顿时回过味儿来,“老爷想让他在荣国府里跟表兄弟们一起读书?"林如海反问:“你觉得不好?

倒不是不好

只是贾府那些子弟的做派.....换了谁会觉得好

但是林绛玉不是女儿,他不可能一直养在家里的,男孩是要出去外面跟人交往的

不论是读书还是什么,他最终还是要走出外面的世界。

贾滟神色有些凝重,没有吭声,

林如海看着她的神色,笑着说道:“我也知道你在担心什么。二哥哥家的宝玉,虽然比玉儿大了一岁,平日也不爱去学堂上课。二哥哥为他读书之事,心思用尽。蒙国府里不仅有现成的业师,也养了不少清客,让绛儿暂时跟着舅舅,也是好事。贾滟还是没说话。

道理谁都懂,但也需要一点时间接受

林如海伸手将她拉进怀里抱着,一只手像是安抚似的轻轻拍着她的后背

“除了宝玉,还有一个年龄跟绛儿差不多的兰哥儿。

林如海的话顿了顿。说道“那是你的侄孙儿

侄孙儿跟儿子一样启蒙

贾滟心里默默念了声好家伙,辈份可真是个好东西

“不要觉得放他出夫跟旁人一起读书。就是坏事。

林如海的声音变低变经,语气却复杂,“他总不能一直在我们的身边生活。见过山地里的佣户农作。得知一饭一粥来之不易。也该要见见繁华世界的众生百态,有你在。我还是很放心的,贾滟觉得林如海的教育观念很先进,放在现代社会,都是出类拔萃的

她趴在林如海的胸膛,笑着说道:“我哪有老爷说的那么重要。既然你已经定下主意,那听你的便是。林如海没说话,

一只手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