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4 章(1 / 4)

024

贾滟叹了一口气。

林如海看向她,

贾滟毫无所觉,她一只手撑着下巴,垂着长而浓密的睫毛,又幽幽叹了一口气,

林如海忍不住问:“为何叹气?

只手撑着下巴的贾滟杏眼微抬,瞅向林如海

“我想到老太太,所以叹气,

林如海脸色沉静淡淡地“哦”了一声,说道:“老太太是国公夫人,身份尊害,在府里说一不一,又儿孙满常,环绕膝下。她有什么不得已的地方。需要你为她叹气?贾滟闻言,抿着唇笑而不语

林如海搁在桌面上的修长五指下意识地敲着红木台面。

“老太太自然是身份尊贵,说一不二。可如今宁,荣两府不比从前。自从两个国公爷去世后,宁国府就不说了,但是荣国府,还得是老太太坐镇,才有今目的繁荣。贾滟整理着脑海的记忆,还有原身妹子关于荣国府的记忆,有条不紊地跟林如海说:

"宁国府的大老爷,如今热衷寻仙问道,只喜欢在道观里炼丹。在府里的珍大爷,靠着祖宗留下的根基,倒是还能过下去。或许深宅大院,凡是没个像老太太那样能镇宅的长辈看着,家风都会大不如前。我本不是宁、荣两府的本家人,因着敏姐托给老太太的几个梦,才得了机会嫁给老爹。老太太虽然对我好,但我也有自知之明,知道自己到底是为何而来到老爷身边。嫁给林如海当填房太太的贾滟,不过是一粒棋子

贾母没什么不对,身为一个大家族的大家长,她为家族考虑,为女儿和两个玉儿考虑无可厚非,甚至令人动容而目贾母对原身妹子一家也相当礼遇,所有的事情都客客气气,有商有量。一日认了贾滟当干女儿,也是真心对她好真心是真心,谋划是谋划,两者并不冲突

贾滟很清楚贾母放不下两个玉儿。

如果贾敏留下的,仅有一个林黛玉,那事情简单得多。她担心林黛玉幼失庭训,就像贾滟所知道的那样,将林黛玉接到荣国府放在身边教养就可以。原著里贾母并不知道林如海会短命,也没有要求他不能再娶,她将林黛玉接到身边,只是希望外孙女能在她身边教养,长大后能谈婚论嫁时不会遭人非议。可如今贾敏留下的并不仅仅是林黛玉,还有林绛玉。林黛玉能接到身边教养,可林绛玉呢?贾敏去世时,林绛玉甚至还不记得母亲,那可是要继承家业的。林如海科举出身,以探花郎的身份入仕,容貌才学都是一等一的。如今丧妻,不知多少人赶着要给他当填房太太,而林如海为了两个孩子,续弦是早晚的事情与其让外姓女嫁给林如海当填房太太,不如她主动挑一个嫁过来。古往今来的联姻之事,死了原配的男人,从妻子的家族里再娶一个过来当续弦是很平常的事情,只是宁、荣两府已经挑不出适婚的年轻姑娘罢了。但凡能挑得出来,也轮不到贾滟

贾滟并不想美化自己如今和林如海的关系,他们的结合本来就是贾、林两家各取所趋,相互配合

她清楚自己不是贾敏。

不管是林如海还是贾母,心里都不会觉得她比贾敏更好。只是贾敏再好,如今也是没了,他们不得不为贾敏在林如海和两个孩子生命的缺位,挑一个合适的人选贾敏到底是不是真的托梦给史太君这种事情,别人是不知道的

但贾滟知道当年史太君为贾敏的亲事,定是费尽心思,最后榜下捉婿,选中了万里挑一的探花郎林如海。事实证明史太君确实眼光老辣,林如海仪表堂堂、俊逸风流,不仅得皇帝信任,在官场又吃得开,先是兰台寺大夫,接着便是巡盐御史,一旦扬州任职期满,肯定回调中央。只是贾敏红颜薄命,等不到那一天

可史太君也不愿为他人做嫁衣,林、贾两家本是鱼帮水、水帮鱼的关系。如今宁、荣两府,只剩下贾政一人在朝廷有实职,其他的都是挂职。至于孙子辈的,本来有出息的嫡长孙贾珠已经病死了,留下孙媳妇李纨和嫡长曾孙贾兰。贾琏虽也有才干却不是当官的料,还没成亲,却学足他父亲贾赦的风流;至于衔玉而生的那位小祖宗,他能安然长大,就算是没让史太君失望了。百足之虫,死而不僵。

贾府如果再没有其他的门路,江河日下是顺理成章的事情

他日林如海任满回京,对贾府百利而无一害

这些事情,不想则已,一旦想起来,就是盘根交错,一个头两个大。

贾滟平时不太愿意想,却不代表她不会想。

到了红楼的世界当傻白甜,她很可能活不过半集

贾滟心思翻涌,面上却带着淡淡的笑容,她迎着林如海探究的目光,不躲不闪,真心实意地说道:“不管是为两位族兄,还是为敏姐,老太太也算是殚精竭虑了。‘确实已经没有人能比史太君想得更周到的了

贾滟觉得自己身为一个看过红楼梦、甚至熟知里面情节的人,也不可能比现在的史太君想得更周到,林如海看着贾滟的目光变得复杂

贾滟浑然不知

外面响起打更的声音,竟然已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