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八十五章 四年(2 / 3)

了英资财团手中。

娄晓娥手里的大唐金融,其实也只是啃了一小口肥肉而已。

但这又能怪得了谁?

港府为了给股市降温,甚至安排消防员拿着水枪对着大厅内喷洒,依旧没卵用。

龙虎堂、龙虎药厂以及大唐酒楼、大唐置业、大唐金融旗下的员工是幸运的,都得到了一笔丰厚的半年奖,算是度过了难关,

按理说,老美撤离后,港岛就应该一蹶不振。

但这个地儿运气真好,虽然历史记,要到七八年才算是改开,但实际上,七二年才应该是开放元年。

尽管规模还不能和七八年相比,但就算如此,如此庞大的一个国家开始对外开放,所有的口岸全部集中在港岛一座城市,即便是中东造成的原油危机,也因为有大庆的支援而安然无恙,种种利好,才促进这个只有四百万人口的小城市,重登高峰,进入黄金发展时期。

李家的财富,也继续膨胀。

这一年,除了小七外,李家的六个孩子都上学了。

娄秀也基本算是解放出来,和备受打击的陈雪茹一起,将自主设计和制作的服装公司“明月阁”扩大了规模。

龙虎堂在港岛的名声进一步提高,让李源没想到的是,最先打响招牌的,竟是“龙虎堂国公酒”,这款药酒对风寒湿邪闭阻所致的痹病,诸如关节疼痛、沉重、屈伸不利、手足麻木、腰腿疼痛等症状效果奇好。

英国满大街的人冬天光脚穿裤衩和裙子,不是他们不怕冷,不怕得老寒腿风湿病,他们一直认为这种病是遗传所致,西方医学上也不支持天冷会得老寒腿。

但是,喝了“龙虎堂国公酒”后,感觉是真他么的好!

喝一小杯,能管一整天,比止痛药香多了。

龙虎药厂的中医厂,都快成药酒厂了。

对了,李家的大唐金融趁着股市的极度低迷,吸收了大批诸如长实、新鸿基、新世界、恒基兆业等公司的股票。

这些华资地产也是七三年的大赢家,并且凭借这些资金,在之后的几年里继续大肆圈地,为港岛房价的飙升做出了莫大的贡献…

而李家的大唐置业,则凭借在股市里赚到的钱,继续悄摸的买下了一栋又一栋唐楼。

七三年跳楼的人成百上千,破产的家庭数以万计。

原本起飞的房价都因此跌了三成,大唐置业不断的吸纳住宅,并对外出租…

一九七三年,在收获中,过去了…

七四年的中国,依旧走在开放的道路上…

国家决定节衣缩食,继续从国外进口一批大型化学肥料、化学纤维和连续式钢板轧机等设备,经过改良后投产。

这当然是好事,但也因此付出了不轻的代价。

资金的紧缺,意味着能供养的城市人口进一步减少,工业产品还未能造成收益,而当下绝大部分出口产品,都是来自农村。

也因此,出现了第三次大规模的下乡。

三月,秦始皇兵马俑横空出世,震惊世界。

五月,大港油田建立。

九月,大型胜利油田建立。

因为各种战争而造成的石油危机,使得油价暴涨。

这两口新油田再加上大庆油田的高产,使得国家的经济得以喘息…

这一年,李家大唐置业也终于被地产界所正视,只租不卖的商业模式,让不少人惊讶之余,却并未效仿。

因为那点租金,都不够他们付拿地的利息钱的,还要浪费大量精力、人力。

但也有人开始怀疑,大唐置业的做法,是在赌未来房价会继续暴涨。

如果眼下的房价再涨一倍,那大唐所赚到的利润,将会翻三倍不止。

大唐酒楼的口碑也越来越好,明月阁服饰在港岛开始被越来越多的人所接受,并开始向东南亚进展。

龙虎堂自然更不必说,除了国公酒继续畅销外,其他诸如安宫牛黄丸、大活络丹、牛黄清心丸等原本同仁堂的十大名药,也逐渐打开了名声,虽然价格高昂,但购买的人却越来越多。

只有龙虎药厂和实验室,每年依旧需要投入海量资金。

李源手中的确有奥司他韦的成品,甚至有说明书,对一家成熟的医药公司来说,应该说最大的难关已经克服。

但对一片空白的龙虎药厂而言,奥司他韦生产所需要经过的十二道工艺,每一道的攻克,都需要付出巨大的努力。

而龙虎药厂每年从内地进口的八角和茴香,八角喜温,主要在南方种植。而茴香最佳的种植地却是冀省,如今红星公社并周围的几家公社,都种植了大面积的茴香,凭此创汇颇丰,让负责此事的秦大雪,成绩斐然。

可惜,这一年,奥司他韦十二道工艺仍未被完全攻克…

一九七五年,内地经济全向转好…

港岛也因此迈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