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9章 傻子谈奇石文化(1 / 2)

那是因为没有料到,这是我的成名作。文章每篇不到500字,文体是小说细节、散文结构、诗歌语言、杂文议论的结合,属于知识散文与知识杂文类,也属于科学小品、美学小品类,出版后,江城图书馆作为当代杂文、散文集收藏。

当年,我用钢笔写的《奇石与欣赏》的书稿,由出版社推荐给当代著名学者、诗人、书法大家吴丈蜀题写书名。吴丈蜀是荆楚省文史馆馆长、书法报社社长、华夏诗词学会副会长,他治学十分严谨,不肯答应,表示看完书稿再说。

谁知他看完书稿,连声说:“奇人,奇书。”他亲自题写书名并题诗,还在《经济日报》《四川日报》等报纸发表评论《奇石奇文奇书》。江城工业大学常务副校长兼武汉工业大学出版社社长陶景洋教授,见吴老表态,十分重视,担任《奇石与欣赏》主审。

《奇石与欣赏》出版后,荆楚省科普作协、江城科普作协与武汉工业大学出版社,联合召开《奇石与欣赏》研讨会,江城电视台在“江城新闻”节目中播出专访报道,中央电视台科技之光栏目做奇石专题片采用了《奇石与欣赏》的内容。

《荆楚日报》《江城日报》《文化报》《文学报》《新闻出版报》《文学自由谈》《中学语文教学与研究》等三十多家媒体刊发了评论文章。其中,评论家陈宏的评介文章《他写出华夏的新石头记》发表在《文学自由谈》。

著名评论家、江城大学博士生导师於训教授认为,这是一本文体创新的奇书,建议他的博士生研读。著名评论家、荆楚大学文学院涂怀章教授认为,这是华夏第一部展示石头大千世界的知识杂文集,亦是关于石头美学欣赏的知识杂文集。

于是,荆楚江城文化界称我为“石头刘”。我虽然是1972年开始发表文章,却一直有一种陷入平庸的困惑。《奇石与欣赏》于1990年由江城工业大学出版社后,让我“一举成名”,给我一种启示是,文学与科普创作需要结合创新,这样,才会有“山穷水尽怀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的感悟。

以后,我每创作一本书,都要反复调研,进行创新策划,于是,我的每本专著出版,都会激起强烈反响,这是后话。

沈聪明看见莎白公主、韩潇、程萍、林燕子,包括齐红霞都对傻子梦石痴情的样子,心中的嫉妒心让他冒出一句话:“这回的国宝都丢失了,据说是李春兰一伙作案,忘记告诉你们,李春兰是刘傻子曾经的妻子。”

刘傻子坦荡地说:“沈聪明没有说错,我离婚后与李春兰在一起生活了一年,后来发现她私下活动,与我主动离开,再后来,李春兰弟弟盗窃华夏文物,被判死刑,她也作为窝藏犯判处了一年徒刑。”

2000年10月的一天,江城解放公园张灯结彩,第五届华夏暨国际赏石展览会在江城市召开。我的赏石散文集《奇石与鉴赏》作为江城市政府赠送大会的献礼作品,在会上向来自全国各地的参会代表发放。

《奇石与鉴赏》的创作有一段曲折的故事。2000年七一,新闻信息报组织编辑记者与特聘编辑到井冈山红色旅游。江城市新华书店章副经理与我参加了活动。章副经理得知第五届中国暨国际赏石展览会在江城召开,建议我再出版一本《奇石与鉴赏》,完成他的《石头审美三部曲》。

从井冈山回江城市后,我来到组委会主任、江城委原副书记王杰家里。王杰看过我的两本赏石散文集后,同意邀请他撰写一部《奇石与鉴赏》,作为展览会献礼之作出版。

当时,离大会时间不到三个月,正值酷夏,我顶着太阳到江城中华奇石馆观赏石头拍照片,热得满头大汗,浑身湿透,差点中暑;晚上熬夜写作,累得多次流鼻血,好心的朋友们痛心地说:“这么短时间,要完成一部20万字的石头美学散文集,还要通过层层评审通过才能出版,你真是不要命了?”

最终,这本书稿由江城出版社作为重点图书及时出版,在第五届华夏暨国际赏石展览会上发放。随后,中央电视台奇石专题节目,用《奇石与鉴赏》作为解说词;江城出版社、江城中华奇石馆、荆楚省科普作家协会、江城市科普作家协会联合召开作品研讨会。

莎白公主问:“什么是奇石的天然性?”刘傻子说:“奇石是大自然的产物,比之人工,叫做“天然生成”、天然性为首要标准。除了其必要的表面泥沙污物清理之外,且不可有任何目的性的人为加工,否则不可谓“奇石”。”莎白公主问:“什么是奇石的自然性,自然性与天然性有什么区别吗?”

刘傻子打开穿越号机器人手机,听到了信息说:“奇石和其他的观赏石不同,必须是未经任何人工雕琢和处理过的,因为自然性是‘奇’的天然价值属性,任何人工都会破坏其自身作为奇石的标准。其实,与天然性是差不多的意思。至于稀有性,奇石所以为奇,就是因为它稀有、罕见、美轮美奂、奇珍无比、异乎寻常。在其质、形、色、纹方面,奇石都是石中的少数。少到什么程度呢?罕见。也就是说在同类石头中成因难而美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