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5 章(1 / 4)

真相与谎言审慎穿行。

帝王专心地看着他。

天垂怜地将金霞渡在光渡瞳中。

以瞳为线,天光遮覆半面,让冰霜的锐痕都柔化。

光渡眼中的情绪是明显的厌恶。

皇帝放开了他,“是孤不对。”

他不仅没有计较光渡无礼的质问,反倒是因为光渡在他提及李元阙时展露的敌意,而感到了愉悦。

皇帝耐心解释:“孤的这位堂弟,向来是有些特立独行的。他此时本该领军拒金兵于羊狼砦,可也不知道他在想什么,竟然抗旨不尊,抛下前线大军,自己一个人跑回来了。”

……李元阙真的回到了中兴府?

光渡非常快地反应过来,这意味着什么。

他露出了将信将疑的诧异。

这也是皇帝想看到的,在皇帝的预期中,光渡应该有的反应。

光渡迟疑道:“……这是真的?不是陛下拿此事试探我?”

“孤在李元阙军中,并不是全无耳目。”皇帝唇角在笑,眼中却没了笑意,“此事,孤已有十分把握。”

光渡喃喃道:“按照我大夏《天盛律令》,主将擅离前线,其罪同叛国,斩无赦。”

皇帝垂下修长的手指,指尖轻轻点了点桌面,“孤实在是好奇,李元阙冒这么大的风险回中兴府,他是为了什么?”

他稍微想了一下,露出遗憾的神色,摇头道:“若是李元阙来中兴府,只是为了地牢里的那个孩子……那孤这些年,算是高估了这个堂弟,他比我想象中还要好对付。”

“陛下,李元阙在西凤军中毫无破绽,可他若是敢自己跑来中兴府……”光渡语气变得轻快,眼中的光却愈发漆黑,“不让他死在这里,都是瞧不起陛下了。”

皇帝微笑道:“你说得是,既然他敢来,就让他有来无回。”

带着杀意的语句,随着笑意轻轻出口。

伴君三年,光渡知道,当皇帝真正想杀一个人的时候,他从来都是笑着的。

就像现在这样。

语气如同谈起春花秋月,轻柔又宽和。

光渡主动请缨:“中兴府是陛下的地盘,李元阙敢大摇大摆的跑过来,就不可能再活着离开,如此天赐之机,机不可失,臣请命,愿为陛下分忧。”

皇帝温和地笑道:“你是文臣,不通武艺,就算是以智取胜,也难免会有动手的时候。可孤那位堂弟可是军中首帅,十五岁就能单枪匹马深入敌军中,斩下敌将首级。”

不出所料。

皇帝拒绝了他亲自抓捕李元阙的提议。

李元阙。

这三个字像是某种蛊咒,这么多年,光渡一直都和这个名字绑在一块。

无论是三年前,虚陇因为李元阙三个字把他抓进地牢,还是三年后的现在,他因为这个名字,再次被皇帝试探,依然无法得到皇帝完全的信赖。

皇帝笑了一下,意味不明,“说到地牢里的那个孩子,按理说,这条线索是你查出来的,本该让你继续跟进,不过……”

“此去应理,须日夜兼程。”皇帝在光渡的手背上拍了拍,“这趟苦差,孤已经差人去做了,若让你去风餐露宿,怕强撑着回来,人就病倒了。”

见光渡沉默,皇帝安慰道:“不若你来猜猜,应理那边,会有什么?”

“……臣也不知道会有什么。”光渡神色如常地回答,“但无论应理有什么,能让都啰耶死不松口的秘密,都值得好好探一探。”

这对君臣,在这点上取得了相同的意见。

“话说回来,光渡,你今天是用什么火器,把虚陇地牢门口给炸碎的?”

“是臣新研制的火器,今日试用后,臣又有了新的想法,待回去再做调试,就为陛下呈上。”

皇帝来了兴致,“我听说,新火器不大,可以随身携带,但你已经拿得出来如此威力的新火器了么?”

火药配比的改良方自宋朝传入后,蒙、金、夏、宋各国都有专门的资金和人才去精进研究。

火器储存并不稳定,大多用于攻城和高地防守,铁炮厚重难以移动,如何能让小型火器在随身携带还不会意外炸开的情况下使用,且拥有这样足够的杀伤力,一直是非常重要的问题。

炸了地牢事小。

但皇帝必须要知道,光渡如何在不出动铁炮的情况下,搞出这样的动静。

两个人谈论了直至晚膳时,在详细了解了光渡负责研究的火器进展后,皇帝脸上的笑容加深了。

有了新火器,再加上君臣谈话的气氛不错,光渡之前炸地牢的行为,皇帝就不准备继续追究。

“光渡,之前你从都啰家的孩子嘴里问出了东西,算你立了功。而你弄出来的新火器,更是一件功劳。”

皇帝心情很好,“只是下次换个地方试火器,别冲着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