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55 章(2 / 7)

明知道自己做的事情是不对的,是不好的,既然如此,那么他为什么还要去做呢?

李来仪问魏征:“郑公,这两天你那边的进展如何?”

其实如果真的要调查齐王的话,那么在进入齐州之前他们就应该决定兵分两路——李来仪在明,魏征在暗的。

但是因为那个时候李来仪并不知道齐王已经长歪了,更没想到他们来齐州的第一天就遇上了那样的事情,于是他们只能够临时制定新的计划,同样是兵分两路,由李来仪去牵制住齐王,而魏征则尽量去调查。

调查谁呢?

李来仪和魏征一致认为应该调查阴弘智。

此人既是齐王的舅父,又是燕弘信的妹夫,而齐王之所以认识燕弘信,十有八九是由他在中间牵线。

退一万步讲,即便不是阴弘智为齐王和燕弘信从中牵线的话,那么他作为燕弘信的妹夫,他不可能不知道自己的大舅子是个什么样的人,更不可能不知道近朱者赤,近墨者黑这个道理。

从齐王对待阴弘智的态度可以看得出来,他对这个舅父还是很

亲近的,所以如果阴弘智出言劝齐王离燕弘信远一些??[,李来仪不信齐王不会听。

再退一万步讲,即便齐王不会听,那么作为齐王的舅父、齐州的长史,阴弘智难道就没有办法阻止齐王和燕弘信亲近吗?

李来仪觉得未必。

更何况齐王来齐州上任这么久了,竟然对齐州的事知之甚少,甚至不会处理公务,这正常吗?

李来仪觉得一点都不正常。

要说阴弘智是个宠孩子的,那么除非他对自己的孩子也一样,否则的话李来仪根本不相信他纵容齐王是源于对他的疼爱。

要知道父母之爱子,则为之计深远⑴,哪怕阴弘智不是齐王的父亲,但是如果他真心为齐王好的话,那么舅父也是父。

“不太顺利。”魏征道,“阴弘智比齐王殿下更早到齐州上任,再加上深得齐王殿下的信任,又有阴增广唯他马首是瞻,所以齐州几乎成了阴弘智的一言堂。”

简单一点来说,想要调查阴弘智,比调查齐王都有难度。

因为齐王这个人,嗯,浑身都是漏洞,但是阴弘智不一样,他比齐王要更加注重名声,魏征和齐州的官员谈起阴弘智的时候,发现他们对他的感官挺不错的。

虽然他们没有明说,但是从他们的言语之中魏征可以确定一件事,那就是他们认为齐州由阴弘智打理总比交到齐王的手上要好得多。

至于阴弘智的好是不是做表面功夫的……

怎么说呢?对他们来说大概是觉得愿意做表面功夫的阴弘智总比表面功夫都不做的齐王要好得多。

“不过也并非所有人都信服阴弘智。”就像魏征刚刚说的那样,齐州只是几乎成为阴弘智的一言堂,并非完全成为他的一言堂。

而这个没有信服阴弘智的人不是别人,正是齐州的别驾郑晨郑光明。

李来仪他们刚来齐州没多久就发现了一件事,那就是虽然官职最大的是齐王,其次是郑晨,但是在齐州,真正管事的人却是阴弘智和阴增广他们。

如果说齐王不管事是因为他好逸恶劳的话,那么郑晨不管事则是因为他被阴弘智他们联手排挤了。

只要郑晨手下没有足够的人手的话,那么即便他是齐州的一把手,那他也只是个光杆司令罢了,更别提郑晨还不是齐州的一把手了,齐州实际上的一把手是阴弘智,而且阴弘智还得到齐州名义上的一把手齐王的支持。

所以郑晨会落得一个被排挤的下场李来仪一点都不觉得奇怪,因为跟郑晨有过短暂接触之后,她发现他不是阴增广那种曲意逢迎之辈,于是建议魏征可以尝试接触一下郑晨,说不定他能够成为他们的突破口。

李来仪的眼睛一亮:“从郑别驾那儿打听到有用的消息了?”

魏征摇头,不等李来仪失望,他就道:“他知道我们要调查阴弘智,也愿意配合,但是他有一个要求。”

“什么要求?”

“他想亲口跟殿下你说。”

哦?

李来仪有些意外,但还是找机会去见了郑晨一面,她倒不怕他要对她不利,一来两人远日无怨,近日无仇的,二来即便他要因为齐王而迁怒也迁怒不到她的头上。

毕竟明眼人都看得出来,李来仪就算和齐王是兄妹关系,但是很显然齐王做的很多事情她都是不赞同的。

在这种情况下,李来仪觉得郑晨即便心中有怨气,也迁怒不到她这儿。

事实上郑晨之所以要见李来仪一面,亲口跟她说齐王和阴弘智的事情确实不是存了什么不轨的心思,意图对李来仪不利。

因为李来仪说得没错,况且他们何止是远日无怨,近日无仇?她甚至是他们家的恩人。

“臣托郑公向公主殿下转达臣的意思,并非是有意摆架子。”郑晨给李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