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2章 亲情凉薄(1 / 2)

景爷爷的葬礼就这样按照礼节一步一步走完,在最后封棺压宝的时候,景玉鸣支出部分礼钱和身上全部的钱提前都去和别人兑换成一元硬币,只怨自己太穷,没能给爷爷棺底给压太实。

看着最后正式封棺上钉,知道这一世他们爷孙情到底了,如果还有来世,希望还能找到景爷爷。

很快就出殡上山埋葬,埋在他经常望的那座半山腰,让他可以俯瞰着最爱的菜园子和亲手建立的家,家里一草一木都是他一点点培育起来的,哪怕过世也要让他继续护着这个家。

在陆续送走所有亲戚后,景建国也带着哥姐离开了老家,继续回到曾市去,只留下景奶奶和景玉鸣,因为接下来还要有后孙做一些民间规矩,所以景玉鸣没有立刻返校。

民间的要求就是,直系后孙要在家守孝,所以他也决定逢七都要请假回家供奉爷爷吃饭,直到满七结束,这也算是他和爷爷留在阳间最后一丝人间气的维系。

古人相信,人是有三魂和七魄,过世后每七天抽一魄,每过一年断一魂,然后转入下一世的轮回。

因此,民间才会有“烧七”和“守孝三年”这个传统。而对于逢“七”祭祀,则是传说死者去世四十九天内,每七天阴间要审问亡魂一次,故“七期”又称“过七灾”。

七期,是分大小期。大期有头七、三七、五七、满七,小期含有二七、四七、六七,在景家村大期很受重视。

一般人过世会选择在家停放灵柩七天,当然也有特殊情况会存放14天,然后会在头七那天正式出殡。

头七据说对应的是“一殿秦广王”,他司掌人间生死,冥界吉凶,所以这天逝者出殡下葬就是送到第一殿报道。

三七这天傍晚,景玉鸣回到家在村口路口烧着自己白天亲手叠的封包,传说这天接亡灵回家,有缘人还能看到亡灵吃香火的情况。

不知真假,很多家庭都说看到过三七这天上香的烟直接飘向堂前亡者遗像嘴边。所以这一日景玉鸣装封包很多,村口堆的封包比他都高,烧的火光映射,只想把回家的路照的敞亮。

五七是七期里最大的祭祀,景建国他们那天也赶回来了,还有请了道士诵经,重要的亲戚也都来到景玉鸣家里,这天又烧了好多好多封包。

因为据说五七对应的是“五殿阎罗王”,也是国人熟悉的冥界主,这天会在坟前念经,烧纸,据说可以减轻阎王对亡人折磨的痛苦。

满七后,后孙才能摘孝布,才能进别人家门。如果中途还没满七的后孙不懂规矩随便进别人家门,视为不洁不祥,会引来东家的嫌弃,严重的会来辱骂不懂事。

所以大人要给孩子讲清楚这里面的原因,景玉鸣本来不懂,是景奶奶讲给他听。

烧三年,是亡人逝去后孙给他们举行的最大也是最后一场纪念活动。

景家村的习俗是,烧三年这日和逝世时候一般隆重,所有亲戚都要到场,然后披麻戴孝正式出灵。

民间传说这个时间对应的是最后一殿“十殿转轮王”,也是逝者转世投胎的时候。

每一场法事景玉鸣都亲自参加过,因为他想抓住景爷爷轮回前他们能再相逢的每个瞬间,只可惜那些终究只是传说。

但不管怎么样,景玉鸣都保持了一个习惯,往后余生每逢过年和清明,不管多大岁数身处何方,他都会买点纸香对着景家村的方向烧纸磕头,不为别的,只想纪念一下那里的英烈和自己的爷爷。

在接下来的几年里,其实景爷爷的坟一直只有景玉鸣一家来看望和烧纸,那些所谓的女儿及他们的后代哪怕路过这个坟头,也没有来烧过一次。

他们觉得景建国现在太穷,说明祖坟没人罩着,就算他们来祭拜也不灵,甚至还怕影响他们的气运。毕竟景建国一脉几代单传,世代务农,没有一个有出息。

只有再后来,发生的一些事和变化,让这个不被看中和被遗忘的坟头香火才旺了起来,为什么旺?因为他的这些女儿们看到了变化,所以希望来分点香火护佑。

景建国那时候心态又飘起来,觉得他的姐姐们对他又好了,然后骂景玉鸣不懂事,没孝心,当然那也是多年后的事。

正所谓心诚则灵,这种看到好处才遇坟就拜,遇佛就跪,遇庙就进,试问你们拜的是什么?是钱财还是欲望?

男儿膝下有黄金,看来这群人并没有什么骨气,眼中只有欲望,终将也会为自己那点膨胀付出买单。

景玉鸣在家这些天白天做的最多的一件事就是去菜园子,走爷爷走过的路,干他干过的事,以前总不懂,一个小菜园子,为何要每天都来。

现在看着才理解,就是因为景爷爷的知时节,才能保障他们家一年四季都有新鲜的菜吃。很多家庭到冬天和早春都没菜吃,但是他们家有。

接下来就景奶奶一个人在家,景玉鸣很不放心,她年龄太大,又是裹脚,眼神也不好,做饭都弄不来了,更别说提水摘菜之类的体力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