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94章 方明华当说客(1 / 2)

方明华在电信局门口,竟然看到了bp机的广告:

“有事您呼我!”

果然是改革开放的前沿阵地啊。

方明华心里感叹,在西京他还没注意到bp机的业务,或许已经开展但受众很少吧。

再往远走点,拐进滨海大道,方明华记得去年年初来这里还是一片农田,但现在已经是建筑工地,一座座楼房拔地而起,更多则是被圈起来但还没开开发的荒地。

海南的一场房地产的饕餮盛宴即将拉开序幕。

逛了一大圈,方明华行驶在海口最繁华的海府路上,突然听到路边一个报亭里传来录制的喇叭声音:

“特大消息,特大消息!《海南纪实》即将停刊,现在最后一期将是绝版!大家赶紧购买,机不可失时不再来!”

《海南纪实》停刊了?!

这不是去年年初韩少工来海南创办的一份杂志吗?怎么这么快就停刊了?

方明华靠边停车后,下来到报亭买了一份。

果然,报纸上有一则告别通告,包括韩少工在内20名报刊工作人员向广大读者告别,并向在过去的日子里关心、帮助、体谅我们的作者和协作者致以诚挚的谢意

方明华看完叹了口气。

韩少工的海南梦破碎了。

方明华拿着那张报纸回到车上,返回酒店。

在酒店看了会电视睡觉,第二天一大早吃完早饭后,在酒店房间里拨通舒斌办公室的电话号码。

“我是舒斌,你哪位?”话筒里传出带着浓浓湘音的普通话。

“你好,舒主任,我是秦省作协方明华。”

“方主席。”舒斌的语气明显变得热情起来:“你来海南了?”

“对,我现在就住在海口望海楼,今天晚上有没有空?想单独请你吃个饭,就在望海楼。”

约我一个人?

舒斌犹豫了下,还是答应了。

“那好吧,下班后我过来。”

“好的,等我订好包间再打电话给你,再见!”

放下电话,方明华翘起二郎腿,又拿起昨晚在报亭买的那本《海南纪实》杂志。

《苏联政治改革纪要》

《燕京五月,机场少了红地毯》

光这标题也吸引人眼球。

难怪杂志被停刊,用后世的话说,有的内容是在404边缘疯狂试探啊。

方明华摇摇头,放下报纸拿起茶几上自己泡好自己从家里带来的龙井茶,很悠闲喝起来。

而在海南出版社,舒斌坐在自己办公桌边,思考着刚才方明华打来的电话。

虽然在电话里方明华只是说吃饭叙旧。

可是两人只见过一面,以前也从未联系有啥好叙的?

舒斌隐隐已经猜到方明华来意。

据听说方明华和那个盛世图书出版公司的赵红军关系匪浅,去年年初,赵红军在望海楼请客,就有方明华作陪。

而且,两個月前赵红军还专门找过他一次。

他想了想,打开抽屉拿起一本繁体字书《论语别裁》——南怀瑾的著作,放进自己的公文包里。

或许用得着。

九月份的海口还是挺热的,而且听说马上就要来台风,所以方明华也没乱跑,就在房间里呆着,看看电视什么的。

转到央视台,没想到竟然看到穿着西装革履的赵红军面对着镜头侃侃而谈,谈就是去甘省白音板凳村捐资修学校的事。

大谈企业社会责任云云,当然不会忘记宣传刚刚成立的青少年发展基金会希望工程的情况。号召全社会有责任心的企业家们踊跃捐资。

最后还引用了这个时代非常流行的一个口号。

“再穷也不能穷教育,再苦也不能苦孩子!”

形象不错,有企业家的派头。

方明华看着电视里的赵红军露出一丝微笑。

还有,于龙海他们为了宣传希望工程也是拼了,竟然动用了央视!

当然效果肯定不错。

又乱看了一阵,方明华看看手表已经是下午六点过五分,于是就离开房间来到二楼已经预定好的包间。

过了十多分钟,传来敲门声,一个穿着旗袍的女服务员带着一个中年男人走了进来,正是舒斌。

“舒主任。”

“方主席。”

两人握手之后,就落座。

菜已经准备好,就两个人也不需要太多,但很精致,和乐蟹、椰子鸡还有一份湘菜——毛氏红烧肉。

酒直接就是茅台。

两人边吃边聊。

“方主席,听说你辞去了《延河》主编的职位?”舒斌问道。

“对,合同到期我也没续聘,想逍遥一阵写点东西。”方明华笑着,给对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