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216 章 216(1 / 5)

是啊,这份加重的话语权,已越来越鲜明地摆在了台面上。

就算今日不是天皇心气渐丧而做出了让步,就算今日太子并未因为身在洛阳救灾、仍能在朝堂之上提出异议,就算吐蕃并未恰好选择在此时发难,让她有了借机请战的机会——

最后的结果也不会变的。

最多就是,还需要多耗费一点心力罢了。

“要不是天后不适合在今日商议之事上做出太多偏私,就应该让阿娘帮我再对这个李敬玄训斥几句,免得这等德不配位的家伙身居相位,还真觉自己有了统领群臣、指点朝纲的本事。”

所幸他这只是以吏部尚书的身份出任的宰相,不像是老师那个右相的身份一般,对于朝堂要务有更多的插手谏言权柄。

“你以为我不想吗?”

听到女儿这句既像是打趣,又不无认真的话,武媚娘的目光中也闪过了一缕寒芒。

早在六年之前,李敬玄的表现就已经被她记在了账上,偏偏此人惊人的记忆力和把控官员遴选规章的本事都相当惊人,在精简官员、规范铨选这件事上还需要依靠于他的本事。

此外,陛下在失去了上官仪和薛元超后,也确实需要一批“心腹”取代这两人的位置。

正因如此,李敬玄的升迁几乎是无可避免的。

“不过无妨,昔年薛元超说恨不能娶五姓女,这个李敬玄倒是达成了这个心愿,可惜也因此触犯了天皇。我看你今日的那句话,说得简直恰到好处,再有他平日里自以为是的结党营私,这个官员选拔的职务应当不会在他手里继续多久了。”

规则都已经制定好了,又已有了诸多协办此事的副手,逐渐铺开成新的人脉,何必还要将一个无知无畏的家伙,放在这样一个要职之上,给自己添堵呢?

“到时候便如你所说,找个需要人切实去体察民情的职务,将他给打发去一并感受一下民间疾苦。”

当然,在武媚娘看来,需要解决的何止是李敬玄这个出头鸟,还有这朝堂之上诸多尸位素餐、食古不化的家伙!

现在只是希望让灾情之中,由地方官员承载起更多的职责,就会招来这样多的反对,仿佛是影响到了他们京官地位的特殊性,可想而知,若要为国家强盛,做出更多在政令上的改变,将会招来多少非议和抵抗。

总得为朝堂各处填补上足够的后备人才,然后寻找契机,将这些人给替换下去。

“罢了,先不想这些了。”武媚娘当先坐上了回返内宫的鸾辇,将出得含元殿后便凛冽起来的北风给阻挡在了外头,见李清月也已跳上了车,这才继续说道,“还是先说说你这个出征的事情吧。”

“你在河北道那边的事务,随后有你老师前去接手,不必担心会有人分薄你的功劳,也总算你阿耶的头脑清醒。但就算有凉国公负责督办军粮与府兵调拨之事……”

她还是觉得有些担心。

饶是深知阿菟在兵法谋略之上的天资

过人,在这几年间也从未有过懈怠,反而是借着东西作战的机会,训练出了一支作为头阵的精兵,她也难免去想,在方今这个国中刚遭天灾的当口发起大规模作战,倘若在某处出现了调度失误,对于战场的影响实在是太大了。

??葶??Ⅺ?畑?彎???赑艙卟瑞N???襛驛繢げ??????葶???

?本作者千里江风提醒您最全的《[大唐]穿成安定公主怎么办》尽在[],域名[]?『来[]♂看最新章节♂完整章节』

这意味着,唐军的粮草和后备兵力,都需要有更为小心的筹措。

各地遭灾的环境里,这些府兵能否全心投入到战事之中,也是一件未知之事。

再加上,就算定期有派遣府兵前往西海都护,以图适应这高原之上的气候,要想让士卒尽数处在巅峰的作战状态,终究还是没那么容易。

可惜有些话在出征之前说出,难免有些扫兴。

这其中大约也因母女之间多年的相互依托,将担忧的情绪给放大了不少。

倒是向来敏锐的女儿已察觉出了她的那些未尽之言,将手搭在了她的手背上。

“阿娘,我很清楚的。”李清月郑重答道,“此次应战吐蕃,大唐增兵西海的人数必然要比此前我经历的任何一次战事都要多,倘若此战不能得胜,我此前所享有的威名尊荣或许都将不复存在,但再如何担心,我都必须选择将其扛下来,绝不容半步退缩。”

“何况,就算我们这边有种种顾虑与隐患,吐蕃又何尝不是!正如我在殿上所说,我已为此战筹划了数年,从促成西海都护府的设立、结盟东女国,到联手文成公主绘制吐蕃图志,都是为了促成今日之胜。相比于吐蕃对大唐的了解,始终还是我们这边更占上风。”

她说到这里的时候,武媚娘正对上了女儿饱含果决坦荡之意的眼睛,仿佛还在同时说,这其中的危险她看得到,但这其中的希望她也同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