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104 章 104(二更)(3 / 5)

的事情还得参与秋收割麦和军粮押运。”

“……”赵文振沉默在了当场。

这家伙长得五大三粗,还高得吓人,但看起来他没那么笨啊,一眼就看透了真相。

哦,也对,要不然,这奇袭泗沘城的任务也不会交给他来办。

只不过是魔高一尺道高一丈了而已。

而安定公主压制住的,又何止是这位黑齿将军呢。

当刘仁轨领着一批人先行自任存山回返,与此地的其余要员一并议会论事的时候,李清月便已顺理成章地坐在了上首。

这场针对百济叛军的行动,诱敌之策出自她的手笔,百济将领黑齿常之是在她的策划之下擒获,并没有需要刘仁轨等人发兵回援。

再加上此番渡海而来的府兵大多对安定公主归心,足以让她在这等正式的议会之中,不以刘仁轨学生的身份在这里,而是以一位主事之人。

“百济平乱之事,自然是要报信到洛阳去的。”李清月望着面前的众人开口说道,“不知谁愿意来写这封军报?”

刘仁愿被苏定方授意于留守泗沘城,以泗沘城为核心发起战事,所以这份军报原本应该由他来写。

结果这位武将老兄在听到这个问题后,只差没将“这事别找我”给写在自己的脸上,连连摆手。

李清月对于他这种敬谢不敏的表现颇觉好笑,但想想自己本就要将此事包揽在手,以达成自己的目的,便也没多说什么。

只道:“那就劳烦老师协助我完成这封军报了。”

刘仁轨颔首,算是接下了这个任务。

不过他大概不知道,他这位近来表现频频惊人的学生,在此刻到底在想些什么。

李清月的目光有一瞬在透明的系统面板上定格。

任存山中的百济残兵或许是直到此时才被彻底搜寻完毕,为这座营地易主画上了一个句号。

也让系统面板上的数字忽然发生了变动。

这座一度隶属于百济叛军的营盘,因为刘仁轨启程北上的缘故,目前归属在阿史那卓云的统领之下,又因她和卓云算是主从关系,竟被直接归到了她的名下。

虽然还有一个临时标记,但当她能

占据这一片山岭的时候,她的生命值被延长了两千多天,也就是六年!

这对于原本只能活到十岁上下的李清月来说,简直是一个意外之喜。

但她很确定,就因为这个“临时”的说法,当唐军另外派人看守的时候,这些地方的归属会重新发生变化,除非……

除非她能让阿耶直接将此地赏赐给她。

可这个做法太不明智了。

在评估了领地面积和寿命的关系,以及夺取了“新领地”确实可以增长寿命后,李清月觉得,她其实还有一个更好的选择。

但不管怎么说,在此时她都需要让人将消息传回中原,为她在此地的行动再要几个保障和助力。

首先,也是最重要的一点就是,她需要从李治这里得到一个委任。

别看她和黑齿常之将话说得很是顺口,仿佛事实真就是这么一回事,但她手上那小金鱼还是她在洛阳造桥的时候拿到的,真要在战场上调兵遣将,还完全没有这个权限。

既然她已经用自己的实力证明了她能为大唐征战,正是响应了李治那个大唐缺少将领的说法,他总不能毫无表示才对。

就算李治觉得公主没必要担负重责,阿娘也应该知道她的抱负,为她从中争取一二!

所以这封军报和额外送给阿耶阿娘的书信,她都必须好好地写。

“对了,”李清月又忽然转向刘仁愿问道,“此地驻守的士卒中,有多少是有海战经验的?”

刘仁愿摇头,“几乎没有。”

去年扫平百济的时候,出动的海船都只是为了将士卒运送到百济的领土上,而不是需要士卒在海上作战。反正百济的航海业和水师发展得也很有限,反倒是东南方向的倭国会对此擅长一些。

“公主为何要问起此事?”

李清月答道:“我们原本的计划里,只是要用百济这边的兵力去响应高丽之战,甚至在必要的时候,可以优先夺取高丽,先放弃百济,到时候再回返。对吗?”

刘仁愿:“不错。”

李清月道:“但现在百济叛军已经先被我们拿下了,甚至还有办法将这些百济人化为我们的助力,在这样的情况下,我们能做的事情就要比之前更多了。”

她指尖轻叩,“既然如此,我们不仅不能舍弃百济,还要将其周遭的威胁纳入考虑。倭国有意扶持百济皇子扶余丰即位,新罗以国君易位为由撤军,若我等手中还有一路水师……”

刘仁轨想象了一番公主所勾勒出的势力交锋,在旁接道:“我们的应变手腕就能灵活得多。”

“正是如此。”李清月赞许地朝着刘仁轨看了一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