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6章 走近柯学41(2 / 13)

始于聊斋 非摩安 10745 字 1个月前

在米花町的犯罪成本增高了很多,警察们破案的效率也得到了大幅度的提升,因而米花町的犯罪率,尤其是重案的犯罪率降低了很多。

直观的一个表现,就是工藤新一可没变成媒体口中的“警视厅的救星”、“平成时代的福尔摩斯”。大家推崇他这个高中侦探归推崇,可没有多盲目,相对的,警视厅的公信力还是存在的。

可现在呢,这才多久,米花町的犯罪率就激增,是无视基本法的激增。

让林莱感觉之前辛辛苦苦从各方面出发,降低米花町及其周边犯罪率的自己,像个默默为女主角付出,却得不到回报的悲情男一。

真的。看她为了米花町的居民着想,还想要去收容柯南,可他们是怎么回报她的?一个个都像是恋爱脑一样,为了给米花町增加罪案,降智得厉害,全然看不到为他们考虑的自己。

林莱想完,都为自己这个比喻默默抽了口烟。

关键是她明明知道自己是个“悲情男一”了,却还得继续为米花町以及它的居民们操心。

不然呢?她总不能眼睁睁地看着命案一个接一个的发生吧。

也就是这时候,林莱有了个让她陷入长久沉默的发现。

这个发现和一个案件有关,这个案件本身没什么好说的,很名侦探柯南的一个案件,死者是社长,嫌疑人的动机是这名社长导致他和朋友的公司倒闭,进而导致那名朋友自杀身亡,为了给这名朋友报仇,嫌疑人就利用一个诡计杀害了那名冷血的社长。破案者是沉睡的毛利小五郎,参与的警察是目暮警部。

这一切的一切,都很柯南。

再等到嫌疑人跪地认罪,再被目暮警部他们带走,这个案件就可以结束了。

和往常没什么不同。

大家也都是这么认为的,可对于林莱来说,她在复盘这个案件时,深深察觉到了不对劲之处。倒不是说这个案件存在什么疑点,嫌疑人被冤枉了之类,而是这起案件的受害人,一家在业内小有名气的电脑软件公司社长,大木田社长,无论是他还是他旗下那家本土知名度不低的软件公司,林莱在这之前都没有任何印象。

当然,林莱也并非什么都得知道,可这件事奇怪的点在于,对于她来说,大木田软件公司和大木田社长等,就像是凭空冒出来的。林莱还问了她的助理,助理却是知道这些的,她甚至还拿出了一本公司之前订阅过的杂志,上面的封面就是大木田社长,可在林莱的记忆里,这本杂志她看的时候,上面绝对不是什么大木田社长。

林莱当然相信她的记忆,所以她针对这起案件进行了深度思考,确定这是一起原创案件。

——《名侦探柯南》不管是漫画还是动画,都连载了相当长的时间,前者创作的速度是赶不上动画制作组需求的,所以制作组就加入了他们自己的创作。前期原创案件的占比很小,不过随着放送时间越来越长,原创案件的占比就越来越大。这本来没什么,可当它为蓝本成为一个平行世界时,自然就会有相应的表现。

现在可不就来了。

对于这个世界的其他人来说,由于世界意识的扭曲,他们不会察觉到有什么不对,何况世界意识也安排得好好的,至少有最基本的逻辑,这样这个案件才会成立不是。

可对于林莱来说,这个深层真相就有点惊悚了。

到底围绕着这个案件的死者、嫌疑人等,都是被世界意识生成的,一次性工具人。

尽管他们自己完全没有这样的意识,其他人也在世界意识的影响下,不觉得他们有任何问题,可偏偏林莱察觉到这件事,让她的观感特别复杂。

抛开这背后所代表的“缸中之脑”,即我们到底是不是生活在一个虚拟世界中不提,林莱对这一点反而接受良好,主要是在她的认知里,她一直都知道她经历过的那些世界,都是由已有作品衍生出来的,她也基本上没当做这是一个虚拟世界来看,因此才会对这些世界投入了真情实感。就说这个世界吧,她确实对案件中的受害者有着最基本的同理心,不会觉得他们原本是漫画人物,就不把他们当成活生生的人,可现在“原创案件映射到现实”这件事,还是让她的即有观念受到了一定的冲击。

说到底这些被临时投射到现实中的一次性工具人,还都不能说是游戏里的NPC,而是被玩家刷一次的怪了。

玩家难道会对这种怪投入什么真情实感吗?

绝对不会,对吧。

抱着这样的想法,林莱再去看大木田社长被杀案,就很难再像之前那样,投入最基本的同理心。

因为不值当。

在产生这种想法的下一刻,林莱就惊觉她的心态出现了不可忽视的问题。

随后,林莱就意识到了症结在哪儿。对此,她的第一反应是,‘我还以为我的抗压能力很厉害呢,结果这才‘众人皆醉我独醒’多久啊,我的心态就在不知不觉中受到了这么严重的影响啊。’

‘你到底还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