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章 如获至宝(1 / 2)

为了给唐薇治病,他们花光了积蓄,还借了不少外债,一家人都在苦苦的支撑。

“要不将家里的猪卖掉,这只猪已经养了快一年,还不到一百斤,公社食品收购站根本不收这么小的猪,看来只能当猪娃卖掉,这样一来,也就太亏了。”

“要么明天我去生产队,看能不能支点钱,年底用工分去抵。”

“生产队根本就没有钱,还是想想别的办法吧,实在不行的话,就将猪给卖了,这次就算砸锅卖铁,也要将小薇送到省城医院检查。”

一分钱难倒英雄汉,任何年代,没有钱是寸步难行的。

一家人陷入沉思,不再有人说话了,苏臣知道该自己出场了,便伸手去敲门。

门刚敲响,屋里就传出问候声。

“谁呀?”

“是我,苏臣。”

“小臣来了,快去开门。”这是唐薇妈妈的声音。

大门很快被打开,苏臣走进屋里,没有看到唐薇,她的父母和三个哥哥坐在桌边,见到苏臣,都站了起来。

苏臣的提议,受到他们一家人高度重视,他们害怕失去唐薇,希望是医院的误诊,只要唐薇得的不是那种病,他们这个家才有希望。

“小臣快坐下,我们正商量带小薇去省城看病,你给杨医生的信写好了吗。”唐母急切开口。

“写好了,我就是来送信的,去省立医院后,将这封信给她,她会帮忙的,这样一来,唐薇看病就省了不少事。”

苏臣说完,便拿出信件,递给唐母。

唐母接过信件,如获至宝,虽然她不识字,但知道这封信的重要性。

“小臣,真不知道怎么感谢你,我们准备这两天就去省城,带小薇去看病。

在还没有确诊之前,小薇还得正常服药,我们也不敢停药,今天小薇太累了,已经去睡了。”

苏臣点了点头,确实是这么回事,虽然他知道唐薇是误诊,但也不能将话说绝,只能慢慢引导他们,让他们这个经受磨难的家,逃过一劫。

“对,我之所以说唐薇是误诊,完全是凭直觉,但不能保证,你们必须尽快带她去省城检查,我知道你们家目前非常困难,如需要我帮忙,尽管开口。”

“你们家也不容易,只要小薇得的不是那种病,那一切都不是问题。”唐父开口道。

“哦,对了,你们在县医院里给唐薇治病的所有资料,都要保存好,如果能确定是县医院误诊,那就必须给你们补偿。”

“这些东西都在,我们都留着,只要人没事,比什么都强。”

为了能让唐薇尽快去省城检查,苏臣从口袋里掏出十元钱,递给唐母,开口道:

“你们家非常不容易,这是十块钱,我暂时还用不上,你们先拿着用,不用急着还。”

唐薇的父母和哥哥见苏臣拿出十元钱,惊喜不已,唐母虽然嘴上说不需要,但已伸手将钱接了过来。

“去省城一定要带上介绍信,介绍信可以去大队开,晚上住宿的时候需要。”苏臣提醒道。

“好的,介绍信我明天就去给开好,谢谢苏臣,你可是帮了我们家大忙。”唐父开口道。

见事情办得差不多了,苏臣便离开唐薇家,一家人都站起身来,将他送出大门。

七十年代夜晚,并不是人们想象的那样寂静无声,反而非常热闹,月光下的夜晚,整个村子成了孩子们的乐园。

苏臣离开唐薇家,还没有走多远,就看见一大帮疯玩的孩子。

“好大月亮好卖狗,捡个铜钱打烧酒。

走一步,喝一口。

问你王八奶,

可买小花狗……”

多么熟悉的声音,这个童谣伴随着苏臣的童年,苏臣真想来到孩子们中间,与他们一道玩耍。

这只是想想而已,要是自己真的来到孩子们中间,肯定会将他们吓跑。

现在还不到晚上八点,回家就是上床睡觉,此时睡觉确实早了点,不如在外面转转,看看七十年代农村的夜景。

苏臣今天买来的手电筒是全新的,亮度非常高,能照亮很远,那时候手电筒虽然已经普及,但真正拥有手电筒的家庭并不多。

走出村子,苏臣来到野外,看着月光下的景色,这让他想起一道古诗:

“明月别枝惊鹊,清风半夜鸣蝉。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

夜景很美,可当时人们整天劳作,连饭都吃不饱,哪有心思欣赏这样的景色。

苏臣打开手电筒,眼前的情况让他一阵惊喜。

手电筒的光线所及之处,有大量的田鸡蹲在田埂上,用田鸡制作的菜肴,味道鲜美,受到食客们的追捧。

由于长时间过度捕杀,田鸡数量越来越少,后来被国家列为保护动物,不准捕杀,可在七十年代,还没有这个规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