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章 阻止父亲的交易(1 / 2)

苏臣是家中的老大,下面还有两个妹妹,大妹妹苏宁十七岁,在家中做杂事,打点家里的那块自留地,还没有去生产队争工分。

小妹妹苏维维,今年才七岁,还没有上学。

由于苏臣不愿意去生产队挣工分,一家人的生计全靠父亲那点可怜的工分。

这样肯定是不行的,父亲便开始动起了脑筋,想挣点外花钱,贴补家用。

余桂芝盯着苏臣离去的方向,呆呆的发愣,儿子急火火的出门,希望他不在外面惹事。

九联农场离村子不远,只有三四里路,需要渡过一条河,人们称之为九联河。

九联农场在五十年代就建成了,当初是改造犯人的地方,但到七十年代后期,这里基本没有什么犯人了,而是接纳从全国各地来的知青,最早的一批知青来这里已经有二十年多了。

苏臣很快来到九联河,河边有一只渡船正在上人,摆渡的是一个老人,他在这里摆渡已经有些年头了。

过河的人非常多,无论是农场里的人外出办事,还是周边的人去农场拾柴火、讨生计,都需要过河,渡河费只需要两分钱,相当便宜。

苏臣登上渡船,付了两分钱,船很快就来到对岸,上岸后苏臣没有停留,迈开大步,直奔三分场。

三分场有一个养鸭场,既然父亲要去换鸭蛋,应该在养鸭场附近。

根据前世的记忆,父亲当天带了两包东海牌香烟,在那个时候,东海烟每包售价两毛八,算是高档烟了,抽上这种烟,那是相当有面子的。

与父亲换鸭蛋的人是养鸭场里的工人,姓梁,是个老知青,同时也是个烟鬼。

为了每天都能抽到烟,老梁利用工作之便,偷些鸭蛋与父亲换烟,为了掩人耳目,他时常穿着一件军大衣,里面能藏不少鸭蛋。

对父亲来说,两包香烟能换三四十个鸭蛋,加上渡船费,一个鸭蛋的成本也只有一分多钱,鸭蛋比鸡蛋贵,能卖到五分钱一个,一次交易下来,能赚块把钱。

苏东年每隔一段时间,便去一次农场,一个月下来,也能挣到三四块钱,不要小瞧这几块钱,对于很少有进账的家庭,起到了重要作用。

当然做这件事也非常危险,在那个充满激情的年代,一旦被人发现,可不是什么好事。

苏东年也没有办法,迫于生活压力,不得不挺而走险,但凡日子能过得下去,谁还会干这样的事情。

此时已经不早了,苏臣开始有点焦急,因为那次交易已经被人盯上了,一旦两人接触,便有人上前抓捕,来个人赃俱获。

养鸭场距此还有一些路,走到那里还要一段时间,父亲应该在那里了,苏臣希望自己在他们交易之前赶到那里,否则一切都晚了。

苏臣基本上是一路狂奔,二十分钟之后,他终于赶到养鸭场附近。

在距离养鸭场不远的地方,有一条小河,远远的就看见河边一棵杨树下,站着一个人,不用说,此人就是自己的父亲。

与此同时,路上还有一人在闲逛,此人正是老梁,正有意接近父亲,不经意间还环顾四周。

路上也有一些人,他们行色匆匆,似乎没有人注意到老梁。

苏臣立即加快了脚步,要是自己再晚来一分钟,他们就交易上了。

老梁也看到了苏臣,见他快步向自己这边赶来,不由得放慢的脚步,同时心里开始有点慌乱,毕竟这个时候,老梁还不认识苏臣。

苏臣本不想管老梁的事,但他心里清楚,即便自己的干涉,让他们交易中断,但事后老梁免不了要被搜身。

老梁身上带了这么多鸭蛋,动机已非常明显,偷鸭蛋的事便东窗事发,不出意外他会将父亲交待出来,父亲的后果同样严重。

看来自己还是要帮助老梁,让他逃过这一劫。

想到这里,苏臣在与老梁擦身而过的时候,低声开口。

“以后不要干这种事了,你已经被人盯上了,赶快将身上的鸭蛋全部扔掉,一个不留,否则你就死定了。”

苏臣的话,让老梁大吃一惊,他不知道苏臣是什么人,但有一点可以明确,眼前这个年轻人知道他的秘密,而且是在救自己。

老梁开始有点慌乱,他看向四周,感觉有不少人在盯着他,不由得惊出一身冷汗。

虽然惊慌,但并没有失去方寸,老梁继续往前走,片刻之后,他走向河边,在草丛中蹲下,在外人看来,他是在方便。

老梁蹲下之后,便将身上的鸭蛋全部扔进水里,虽然有点舍不得,但必须忍痛割爱。

在平复紧张的心情之后,老梁才站起身来,还不忘提提裤子。

接着,老梁转身上岸,在路上继续闲逛。

等了这么久,才见到老梁向自己走来,苏东年心里一阵高兴,但没有注意到苏臣向他走来。

他见老梁去了河边,并在草丛中蹲下,知道他是在方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