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51 章(1 / 4)

朱翊钧回宫的时候,嘉靖正在品鉴李春芳和袁炜的青词。

这两位的青词一向颇受嘉靖喜爱,看来今日也受了褒奖,二位大人走出万寿宫的时候,皆是笑容满面。他们出来的时候,朱翊钧正往里走,听到两人闲聊了两句,

袁炜道:“我听说李大人府里今日新来了一位幕僚。

李春芳摆了摆手,笑道:“不过是个考不上功名的落魄秀才罢了。

袁炜却道:“我听说,此人前些年在浙直总督做僚属,可帮着胡汝贞写过不少奏疏。那年颇得陛下赞赏的《进白鹿表》就出自他手。听到这里,朱翊钧顿住了脚步。

浙直总督,幕僚,《进白鹿表》,这个人的名字呼之欲出。

袁炜这么说,就是委婉的点出,李春芳要借这位大才子写文章,讨嘉靖的欢心

被戮破了想法,李春芳便笑得有些尴尬:“我久闻徐文长书画文章无一不通,请来京师切磋一二罢了。“哈哈哈哈哈!”袁炜笑得意味深长,“内阁如今只有两人,徐阁老已上疏皇上,请求增添内阁成员,李大人颇得皇上常识。"其实自从严嵩被赶回家,徐阶多次上疏嘉靖,希望增加内阁成员,嘉靖都没同意

说来也好理解,当了首辅,你就开始架空皇帝,天天不许人家干这个干那个,嘉靖心中自然不痛快。既然你徐阶这么能干,那一个人把活儿都干了吧再者,徐阶推荐的,自然就是他的人。嘉靖对人选不满意,当然不会允许充入内阁

所以,内阁想要增加人手,不是不行。但要找到既让徐阶满意,又要嘉靖满意的人选并不容易

现任礼部尚书李春芳或许是个不错的选择

首先,他是嘉靖二十六年进士。与他同科的人有张居正、杨继盛、凌云翼、王世贞、殷士儋、汪道是、宋仪望、殷正茂等人。而李春芳是鼎甲第一,那一科的状元

从储君侍讲,到抗倭名将,再到水利专家、文坛领袖。涵盖了政治、经济、文化、军事等众多领域,阵容豪华,能人辈出以后世眼光来看,纵观整个科举历史,嘉靖二十六年这一榜,仅次于有着“千年第一龙虎榜”之称的北宋嘉佑二年科举宋仁宗曾在皇后面前评价苏轼和苏辙两兄弟,说:“为子孙得了两个太平宰相。

而多年之后,李春芳除了被人成为“青词宰相”外,也有“太平宰相”之称

其次,那一届庶吉士由徐阶主持李春芳、张居正、殷士儋等人都是他的学生。

再次,李春芳青词写得好,颇得嘉靖赏识。从翰林院编修,到礼部尚书,其中五次擢升都不是靠其他大臣推举,而是由嘉靖钦点。最后,李春芳是个老好人,脾气好,性格好,待人温和,论议平正,恭敬谨慎,谁也不得罪,

这么一看,他的确是入阁的最佳人选

朱翊钧才不管内阁有什么人员增减,他听到了“徐文长”这个名字。徐渭,字文长。

胡宗宪被罢免之后,李春芳找到了徐渭,请他做自己的幕僚

也就是说,徐渭来了京师

袁炜和李春芳已经走远了,朱翊钧这才收回目光。他看向冯保:“大伴,你听到了吗?

冯保点点头:“听到了。

“哎呀!”朱翊钧跺了跺脚,懊恼的说道,“早知道,在宫外的时候,我就让爹爹带我去这个李大人家里,见一见这个徐渭。冯保提醒他:“殿下,外面热,快进去吧。

朱翊钧进入正殿,从来不需要太监通传。他想进就进,也没人敢拦他

嘉靖倒是想起来要数落他两句:“一点规矩也没有。

朱翊钧眨眨眼,一脸天真无邪,转身往外走:“那我出去,重新进来。

嘉靖都被他气乐了:“进都进来了,还出去做什么?

宫殿里放置着解暑的冰鉴,一阵涼意扑面而来,朱翊钧瞬间精神了

嘉靖得了两篇满意的清词,正欣赏呢。看到他进来,诧异道:“难得,自己回来了?

“回来了,回来了。”朱翊钧连蹦带跳上了玉阶,靠在嘉靖腿上,仰头望着他,一脸讨好的笑,“皇爷爷,我想你了,我想早点回来陪你呀。嘉靖看着他,总感觉不对劲,半转过身,拿后背对着他:“少来这夸,朕可不上你的当。

朱翊钓绕到另一边:“真的真的~”说着他干脆扑到了嘉靖身上,“特别特别想~’

“松开松开!”小屁股上挨了一巴掌,“这是什么天气,你不热,朕还嫌热。

“噢!”朱翊钧这才松了手,又跑下玉阶,“我想看书。

他想起一初是一初,愿本安静的大殿,他一回来,就热闹起来了

嘉靖的目光一直跟着他,从眼底泛起的慈爱藏也藏不住:“什么书?''

朱翊钧想了想,给出个令一旁的黄锦都意外的书名:”《太上洞真五星秘授经》。

嘉靖一愣,问道:“你在哪儿听来的?

朱翊钧说;“神仙告诉我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