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章 供销社危机(1 / 2)

这边杨耀东唱着歌一路驰骋,那边辛集供销社办公室一地鸡毛。

“你说什么?市供销社那边发了一万六千件的货过来?”

“什么他妈的叫物资平衡,这他妈全平衡到我这里来了,我仓库都堆满了!”

“我不管,你想办法把这批货给摊到别的县,一万六千件!我怎么销的出去?”

王天放用力的挂上电话,一屁股坐在椅子上,胸口起伏剧烈。

市供销社那边太过分了,为了减缓他们自己的库存压力,直接将一万六千件货送到了他管理的供销社门口。

这让他很是生气,恨不得直接让人装车给送回去。

可是官高一级压死人,他就是再不愿意,就算是撑死,上面压下来的货也得吃下去。

“唉,这要是两年前就好了。”

喝了一口茶,王天放长长的叹了口气,两年前供销社的生意可谓是如日中天。

那时候几乎没有什么库存这么一说,几乎是前一天跟上面要了货,第二天到了几乎就能卖光。

可是这两年不行了,伴随着下岗的工人越来越多,人们的消费能力逐渐下降。

就像是电视,在九四年和九五年的时候,一台进口电视比如松上,菲力普这种大品牌,一台的售价大概在九千块钱左右。

可就算是这样,基本上一星期也能卖掉一台。

更别说国产的长宏、康维、创佳等品牌了,四五千一台,那一天怎么也能卖出去两三台。

可是现在呢?

伴随着科技的进步,电视机的价格已经大幅度下跌了。

国产品牌的电视目前最多也就是两三千块钱,甚至小寸的只要几百块。

饶是如此,如今供销社一天都卖不出去一台,那些个进口电视更别说了,去年到的货今年还在仓库里吃灰呢,也不知道坏了没有。

就在王天放苦恼不已的时候,办公室的门敲响了。

“王主任,有个事情需要跟您汇报一下。”

进来的是个戴着眼镜穿着蓝色夹克的中年人,他笑呵呵的将一叠股金兑换票放在了桌上。

王天放一看到他就心烦,没好气的问道:“怎么又有人兑换,上次不是说了嘛?现在供销社有困难,想要兑换股金的等半年之后,现在这是做什么?”

来人叫周广发,是供销社的财务人员。

所谓供销社股金,其实是人民为了取得社员资格,于是投入现金或者一定数量的实物,相当于入股一样

然后这些资金就可以用于供销社的商品经营周转,或者购置房地,建造新的供销社等等。

在成为社员之后,就可以参与到供销社民主管理上了,只不过每个人不管投入了多少钱,都只有一票权。

按照条例来说,社员股金是永远归社员所有的,并且每个人在每年都可以享受一次分红。

这不过这个分红并不是按照供销社的营业额来分的,而是看这一年银行存款定期的利率是多少,然后根据社员投入股金来算分红。

这就跟在银行存了定期似得,所以之前非常多人入股,当时供销社的营销情况非常良好,这让王天放盲目自信,进行了过度扩张,到处建造供销社,甚至偏远乡村都不放过。

这些乡村的供销社营收根本不成正比,甚至有时候一个月的营业额还没有售货员的工资高,再加上运输和损耗,基本上每天都在亏钱。

为了增加营收,对冲掉这些亏损,王天放又先后投资了几个新产项目。

他是期待有巨额回报的,只可惜眼光着实不行,但凡是他投的项目,最后全都以失败告终,那些投资的钱,也全都打了水漂。

在他的这一系列操作下,如今的供销社可谓是内忧外患。

对外销售不出去货品,资金链岌岌可危,在内社员又纷纷挤兑股金,这几乎是在抽掉供销社的骨头。

王天放手里没有钱,只能采取拖延策略,可这终究不是个事儿。

“这就是半年前的票据,当时您也说等半年,现在半年过去人来了,总不能不兑吧?”

其实周广发作为财务怎么可能不知道现在供销社的情况,但是他可不想抗这个担子,只要有人过来要求兑股金,他就扔到王天放面前。

不管是能兑换到还是兑换不到,他都跟人说是王主任的意思。

到时候就算是出了事,也怪不到他的头上。

看着这些票据王天放有些烦躁的挠了挠头,将其拿过来一张张看了起来。

这一看更焦虑了。

全是大额的,每一张都不低于五千块钱,总共加起来大概有五六万之多。

现在供销社全部资金也有三万多,全拿出来也不够他们兑的。

“不行不行,都不符合兑换条件,全都退回去,让他们每个人写一个兑换申请,等我进行逐个审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