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五十三章 景祐改制(大家注意身体)(2 / 3)

那件事,我高低给他撸了。”

吕夷简和王曾等人就尴尬了,他们就是官员家属和仆人经商的代表,他们自己不经商,可家财万贯,不就是家属和仆人经商来的吗

要是赵骏以后下令官员家属和仆人不能经商的话,那他们估计就得吃瘪,这还真是难受啊。

“好了好了。”

赵祯连忙转移话题道:“那新的部门又该如何规划”

“改变以前差遣制度吧。”

赵骏想了想道:“元丰改制之后,差遣就有了品级。官员职责就以本官品级为主,更容易确定官场上下级。以后寄禄官还是有,但以本官为主。比如政制院知院是差遣,正一品,大家觉得不过分吧。”

众人互相对视,好家伙。

谁敢觉得过分啊

不过其实还真不算过分。

因为宋朝的宰相一般也是从一品或者正二品。

有的时候也会出现正一品宰相。

如北宋末年六贼之一的蔡京,拜相的时候为太尉,后来又是太师,妥妥的正一品。

所以作为政制院知院,比宰相还要高的位置,正一品绝对不过分。

“寄禄官和本官品级一致吗”

赵祯问道。

“是的。”

赵骏点点头:“比如老吕,以后他的差遣是从一品政制院同知,本官是从一品尚书右仆射,职贴为集贤殿大学士,爵位为申国公。当然,本官也可以破格授予,比如给老吕个太师司徒之类的头衔,但基本是荣誉性质。”

“知院是正一品,同知是从一品,那咱们这个候补知院,怎么样也该正二品吧。”

晏殊笑着看了眼范仲淹说道。

范仲淹不说话。

他一般只在关键的时候插一句嘴。

“对。”

赵骏笑道:“老晏以后就是正二品政制院候补同知,不过我建议候补同知还是可以兼职一个部门,毕竟按理来说,候补同知还是没有直接参政的权力,只有建议,不能施政。”

赵祯就说道:“晏同叔还是兼户部尚书吧,以后户部是否就要改成民政部了”

“也没必要直接改名。”

赵骏说道:“因为户部本来就有这个职能,沿用以前的名字方便大家理解。只有新出来的部门才有改名字,户部以前也掌财政,但撤了三司,财政又不归户部,那就是新出来的财政部。”

“如此也可以。”

赵祯觉得没什么问题,沿用以前的名字确实更方便一些,不然百姓会觉得这些新出来的部门有什么用。

“另外我在想要不要建立公安部属性的部门。”

赵骏沉吟着道:“公安部就是县尉的上级领导,在后世县尉就是公安局局长,然后市有市公安局,省有公安厅,国家有公安部,负责的就是全国刑事民事乃至交通违法的审查、缉捕、处罚权,这个部门对于维护治安还是很重要。”

“既然这个部门很重要,又为什么要考虑建不建呢”

众人纳闷。

赵骏说道:“因为这个部门的职权非常重要,我在想要不要直接归于政制院。”

范仲淹罕见地提出意见道:“既然这个职权非常重要,本身就说明需要专业的人士参与。政制院要做的是把握国家大方向,何不建立这个部门,以后有什么章程由政制院审核就是。”

“唔”

赵骏思考了一下,点点头道:“确实有道理,公安局在古代就是衙门。但在古代刑部却不等于公安部,那就这样,建立一个类似于公安部的机构,以后县有县公安局,州府设州府级公安厅,各路设路级公安司,汴梁设公安部。”

吕夷简提议道:“大宋本身就是提点邢狱司,不如直接把邢狱司做成公安部吧。”

“提点刑狱司的职务其实跟都察院和大理寺类似,还跟御史台挂点勾,能监察路一级各级官员的职责,这也不太行。官员的监督应该另设一个新部门,刑狱司要被路和州一级都察院和大理寺分权。”

赵骏想了想道:“那就这样,御史台类似于后世纪律监察会,在路、州、县一级,各设御史台分部。公安部职权的话,设警察部吧。因为公安本身就有一定武力缉捕权,县里设县警察局,州府设警察厅,军路设警察署,直属于警察部领导。”

这样对应的就是县公安局、市公安局、省公安厅以及最高公安部。

之所以不直接设立公安部,是因为公安的来源是公共安全委员,是个现代词汇,宋代人不一定知道这是什么意思,可警察他们却知道。

因为警察这个词就出现在宋代。

史料记载,金国和南宋都设立过警察这个职位,金国是正六品,南宋则叫警察巡尉,指县尉。

按照当时说法,先事戒备谓之“警”,见微知著谓之“察”,警察二字连用含有侦查、缉拿之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