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阶层固化(2 / 2)

察举制中自上而下的征辟制,所征辟之人都是那种颇有名望的士人,想要拥有一定名望,就必须要学会经营,士人花时间、精力甚至金钱相互吹捧,这其实就是一个养望的过程。当然,其中也的确不乏一些著书立传的真正博学之人。

这条路,对于出身普通且年岁过小的周琦而言,显然行不通。

至于另一条至下而上的举孝廉制度,虽然名义上乃是有各地官吏向上举荐德才兼备之人,似乎大家都有机会,事实却并非如此。

选谁当孝廉,是各地官员主观决定的产物。官员觉得谁德才兼备,谁就有飞黄腾达的机会。但是孝廉的名额却极为有限,每二十万人口才给一个孝廉的名额,也就是说,一个拥有百万人口的大郡,每年的孝廉名额也不过五人。

这五个名额,也就成了郡内大族博弈、争抢的对象。

经过长时间形成的默契,这些名额都会给那些在朝中担任重要官职的官员家族后人,就算不是那些官员的族人,也会是他们的门生故吏。

至于普通人,乃至是雄踞一方的地方豪强,却根本不可能得到这种机会。

士族互为朋党,他们的族人以及门生故吏在各地为官,又不断推举自己人为孝廉,势力如同滚雪球般越来越庞大,也就形成了类似袁氏、杨氏这种门生故吏遍布天下的世家门阀。至于地方豪强与普通百姓的上升通道,却几乎被彻底堵死。

久而久之,士族势力越来越强,皇权却越来越式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