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百一十九章:地皇后土(终)兽终人起(2 / 2)

因此先有五霸再有五帝,先有三王再有三皇。

当肃宁从新石器时代的考古开始讲起,一路把脉络讲到春秋战国时期,终于给自己的演讲画上句号时,回答他的是戴文瓘纯质的眼神,以及“三王是谁”的这个问题。

肃宁听到这话的刹那间,当时一口气就差点没上来,忍着把傻屌老板暴打一顿的冲动,继续对戴文瓘解释道“夏有禹,商有汤,周文武,称三王。”

“哦哦哦你这么说我就懂了,我就说我怎么有印象,”戴文瓘十分了然的点了点头,《三字经》这他还是背过的。

然后戴文瓘立马又问出下个问题“可为什么是周文武不是周武王?这样加起来三王不就有4个了吗?”

肃宁讲到这些的时候一向是最来劲的,钟善泽感觉他们这群人有独立的小圈子,里面说着一些正常人不太会懂的东西。

因此肃宁忘记了刚刚的不快,立刻开始兴致勃勃的解释起来“我刚刚不是说过原因了吗?这些本质上都是先秦诸子不知道从什么资料中编出来的。”

“所以范宁注的《春秋谷梁传·隐公八年》‘盟诅不及三王’中说,三王,谓夏﹑殷﹑周也。夏后有钧台之享,商汤有景亳之命,周武有盟津之会。”

“然后赵岐注的《孟子·告子》‘五霸者,三王之罪人也’中说,三王,夏禹﹑商汤﹑周文王是也。”

“不看注的话也有,比如《尸子·卷下》说‘汤复于汤丘,文王幽于羑里,武王羁于王门;越王栖于会稽,秦穆公败于崤塞,齐桓公遇贼,晋文公出走,故三王资于辱,而五霸得于困也。’”

一连串古老的文献又把戴文瓘听昏了,只能从肃宁说的最后一句话问道“怎么五霸也只有4个?”

于是接下来肃宁要做的事情,就是详细阐述五霸这个文化概念,是如何基于七雄的基础上而诞生,以至于呈现出各自不同的版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