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章 牛学军堂兄弟二人,牛脾气上来了(1 / 2)

官路犬踪 万语通言 1099 字 2个月前

董梅梅仗着毛妞和多多的狗势,其实就是仗着刘副县的权势,到各个建设工地强行推销。有人能忍,有人却不能忍。

这天,市委郭正军书记突然给刘副县打电话,说有人反映他的问题,这让刘副县吃了一惊。

郭书记电话提醒他:

“易成啊,县里的情况复杂,做事要注意些,不要因小失大,市委这边正考虑下一步动人的事,你怎么这么不注意呢。”

“郭书记,是什么事情呢?”刘副县有些紧张地问道。

“具体什么事情,我会让市纪委他们给你反馈。”郭书记说完挂了电话。

刘副县几天没睡好觉,他赶忙跑到市里和纪委的同志联系,回来又费了一番神思,才弄清楚事情的来龙去脉。

原来还是董梅梅遇到的那个包工头牛学军,从他哪儿出的幺蛾子。

那天领导批评了牛学军之后,他心里十分不满,本想怼呛领导两句,可想到堂哥牛学政因为性子太直,工作中总被上头使绊子,吃了不少亏,他总是提醒自己,遇事别跟上级过不去,那样就是自己跟自己过不去,遇事能忍则忍。

可是董梅梅给自己供的材料一是质量不太好,二是价格比别家的贵,显然增加了自己施工的成本,他实在忍不了。

就说那硅酸盐水泥吧,标号同样了325水泥,从凝固时间上看,时间太长,比别家的要慢两、三个小时,严重影响施工进度,水泥用上半天,还是稀糊糊,质检过来看,劈头盖脸就是一顿训斥:“这是砌墙,这不是打浆糊!干球哩啥活,拆了重新弄!”

牛学军看着自己手下干的活,确实有问题,只得拆了,用别的水泥重新施工。这一翻工不打紧,工人工资、材料费什么的全都搭了进去。半个月时间,赔了七八万。

他把这情况告诉了他堂哥牛学政,牛学政说:“这董梅梅仗着刘易成这个副县,强买强卖,说不定董梅梅和刘易成是什么关系,也许扣着手坑咱,收集证据告他们去。”

牛学军听罢,正是自己所想,这堂兄弟就开始联手收集董梅梅和刘副县的违纪材料,向市纪委反映。

牛学政在上次核桃园项目评审时就看出了其中肯定有猫腻,但没有什么证据,当时也就忍了。这次因为堂弟的事,他又去了核桃园一趟,他要从聂村长嘴里掏出点东西来。

这天牛学政准备了一件鸣河老窖酒,叫上镇财政所的几个老部下,约了聂村长一起喝酒。菜品丰盛,好酒有力,大家在一起猜拳行令,几个回合下来,几个人大都醉意朦胧,口无遮拦。

特别说到核桃园项目工程,都夸奖说聂村长出力不小,不过也肯定会得到好处,别的不说,刘副县就不会亏待他。

聂华强醉醺醺地说:“我和刘副县是、是、是哥们儿,关,关系很好,好处嘛,没,没得到多少,但我从地下挖出个古董,是一只瓷瓶,送,送给了刘副县......”

“聂,聂村长,你,你,你喷吧,你能挖,挖出古董,哈哈,能挖出红薯、土豆还差不多。”牛学政装醉,想套聂华强的话。

“谁,谁骗人,谁就是河滩里的王、王八!”聂村长发誓。

几个人最后都是醉的两腿辫蒜,晃晃悠悠地回家了。

牛学政这下可抓住了刘易成的把柄,把他受贿文物的事情,整理成材料,还有董梅梅依仗刘易成向工地推销劣质水泥的事,一并反映给了市纪委。认为这下可以把刘易成和董梅梅一齐告倒了。

刘副县得知是牛家兄弟在告自己,说了句:“牛学政啊,你那两下子还差了些!”

不过市纪委还是要对牛学政牛学军反映的问题进行核实。

先是董梅梅销售劣质水泥问题,刘副县已经告诉董该怎么应对,董梅梅就是鹦鹉学舌也学个差不多。

“你说说你销售给牛学军的水泥质量合格吗?”纪委的人问。

“有合格证,有检测报告,当然合格。他们使用时水泥和沙子的比例配的不对,用的量可能也达不到,影响了凝结时间。”董梅梅辩称。

“那价格为什么那么高?”

“关于价格吗,刚开始给牛学军说时,他已经接受这个价格了,口头形成的合约,他同意,要不他为什么会接受货物并且付款呢?”董梅梅说的好像也有道理。

纪委的人让她走了。

然后就是聂村长给刘副县送古董的问题,纪委的人通知了刘副县,刘副县告诉纪委的人:“聂华强是送给了自己一个瓷瓶,是民工在挖地基时挖出来的。我拿着瓷瓶本来想捐给外地的博物馆,人家一看说是现代工艺品,我就拿回来了。”

“现在这个瓷瓶呢?”纪委的人追问。

“送给县文物局的赵书斋局长了。”

纪委的人跟踪调查,找到文物局的赵书斋局长。

“赵局长,刘易成同志是否送给你一个瓷瓶?”

“有啊,有这回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