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44章什么三国时期国家人口下降了四分之三?(1 / 2)

隋朝。

杨广看着天幕上的评论,看了天幕上后世子孙对大汉的称赞,他心里很是吃味。

杨广觉得自己并不差,甚至可以比肩秦皇汉武,怎么那些后世子孙没有夸赞他?

不只是如此,竟然还没有播放关于大隋的视频,他的心里又怎么能够甘心?。

可是天幕上会出现什么样的视频?并不是他能做决定的,他也只能把自己的怒火藏在心中。

等到那些后世子孙来到隋朝之后,再询问到底是什么原因。

至于东汉时期的战争,让华夏人口锐减,他并没有感觉什么。

战争哪有不死人的,特别是那样多方征战的战争,简直是杀人机器。

而且一个国家只要强大,又怎么会没有人口呢?

唐朝。

李世民看着天幕上的评论,他非常赞同战乱会使人口锐减。

隋朝末年,根据隋朝的统计,那个时候也有4600多万人口。

可是经过战乱,人口下降比较利害,到了他这个时候,中国华夏才剩1000多万人口。

相比后世华夏十四万万人口来说,简直是不值得一提。

可是李世民相信,随着大唐的发展,大唐的人口早晚会恢复汉朝时期的巅峰。

宋朝。

赵祯看的天幕上的评论,看到东汉时期因为战乱锐减的人口,他想起了他的父皇。

虽然那个时候的华夏,已经结束五代十国时期的战争。

可是辽国不断的骚扰,也依然是华夏的心头大患。

直到他的父皇登基之后,才在一次胜利之时,签订了澶渊之盟。

虽然澶渊之盟一直被后世之人称为诟病,甚至认为他是对华夏王朝的侮辱,可是不可否认它的功绩。

让本来争斗不断的辽宋两国,逐渐的平静了下来,也让宋朝越来越繁华,人口增加了很多。

如果辽宋两国一直征战的话,只怕华夏的人口又是另一种状态。

不过每个大宋的皇帝,都希望能够收复燕云十六州。

毕竟对于大宋来说,燕云16州不只是华夏的故土,更是大宋的北大门。

如果不进收复的话,随时被辽国攻入腹地,甚至攻破东京城。

这样时刻头上悬刀,只怕每个大宋百姓都不愿意。

而且是他庆历改革之后,整个大宋不管哪个方面实力都大增,他又怎么不想收复燕云十六州。

明朝。

朱元璋看到天幕上的评论,对于班超的勇猛,他表示非常的赞成。

对于三国时期,各个诸侯不断的征战,让国家的人口大量消亡,这样的评论他也表示非常的赞同。

他看过史书,知道当时各诸侯不断征战的危害,若不是如此的话,只怕华夏后来也不会遇到五胡乱华。

而且至宋朝末年,到他创建大明,也不过短短的百年不到的时间。

可却让本来有一万万人口的华夏,直接进行了减半。

当时的华夏百姓,生存更是艰难无比。

也正是如此,才有那么多反抗的义军,也才最终让他建立了大明朝。

也正是他是从社会最底层爬上来的,才想着让百姓能够不用经历这些,想着如何给那些百姓寻找生存之地。

明末。

朱由检看到天幕上的评论,他紧紧握住了自己的双手。

根据天幕上所说,大明也来到了末年。

如果他不想办法拯救大明,只怕大明的百姓也如这汉末的百姓一样。

在不断的厮杀之下,可能只剩下四分之一,甚至十不存一。

为了让天下不至于如此,他怎么也要让大明再次走向正轨。

不然的话,他又怎么有脸面对你祖宗?

《听到没有:整个汉朝,王莽有多莽,刘秀就有多秀。》

《遥遥领先:召唤陨石》

《低盐饮食:刘秀一人开挂,全家封号。》

《搓个澡:那是开挂,是位面之子,派来修复u的。》

《一块牛排:位面之子大战穿越者。》

各个朝代的百姓看着天幕上的评论,他们也哈哈大笑了起来。

如果以前他们不知道历史,也许就不觉得这些评论有什么可笑。

可当真的知道这两个人的经历之时,他理解天目的后世之人为什么这样说!

王莽当时所做的一切,可不就是像那穿越者一样。

只可惜他不会因材制宜,才让自己的好心变成了坏事,以至于后世之人对他的点评是“莽”。

而那刘秀也正是因为运气较好,才从王莽手中夺取了皇位,创立了东汉。

以至于后世之人称他为气运之子。

也正是两个人的相遇,才让历史